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1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庆祝农工党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专栏】康良石大夫的医疗故事
2011-10-13
                                           康良石大夫的医疗故事
                                                             曾清泉

        康良石大夫是国家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是我国中医肝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肝病克星”,享有“南康北关”(关幼波)的美誉。
        康大夫1919年生于厦门,少承家学,23岁开始行医,悬壶济世65载。1956年,他受命筹建厦门市中医院,之后又创设了中医院肝病专科门诊,任过市中医院副院长,任过农工党厦门市委常委、市政协委员等诸多社会职务。本文试从自己的所见所知略述一二他的医疗故事,以飨读者。
        康大夫悬壶未久,即以医治疑难病症而名声鹊起,上世纪50年代,即奔走于京、津、沪、杭等地,多次应召为安子文、李雪峰、萧华、王任重、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疗病,效果显著。其时,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的许多肝病患者,也纷纷通过大使馆来函求药。
        康大夫善于学习,勇于实践,而且把目光投向普通民众,尽可能为贫苦百姓省钱。解放初康大夫常到市郊为百姓疗病。一次后溪村有个老阿婆求诊。她脸颊浮肿,牙龈剧痛。一般医生都“以牙治牙”,故屡治不愈。康大夫认为她的病并非全是牙齿问题,即由肝火炽盛引起。他开出了祖的中药单方栀子根,每次60克,浓煎口服。老阿婆病愈后说:我花了不少钱没能治好,给康大夫看,只花了几毛钱啊!又说:黄栀子满山都是,怎么就不知道它可以治好我的病呢?
        康大夫住厦门港,一天,见对面房檐下有位老阿婆蜷缩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他走上前,知她是偏头痛。康大夫开出了炒熟苍耳子一方,叮嘱她一天一服,煎药时放鸡蛋一个,汤药与鸡蛋一起吃。几天后有人跑来告急,说老阿婆吃药后,头痛加剧,恐有不测。康大夫正在吃饭,连忙放下碗筷去探视。原来老阿婆是个孤寡老人,经济拮据,想省下几个钱,用药时免去了鸡蛋。康大夫说:苍耳子味辛苦温,有小毒,加鸡蛋并非虚设,而是扶正补脾,同时也使苍耳子免去毒副作用。康大夫抢救了她,不收分文,并为她送去了一些鸡蛋。
        一次一个干部前来求医,他经常流鼻血,久治未愈。康大夫见他舌赤脉洪,属血热妄行的鼻衄,便开出茅草根花一方。病愈后患者前来拜谢,他告诉康大夫说:茅草根花,貌不出众,名不见经传,采来后弃之墙角;无奈鼻血涌流,这才听妻子的劝戒煎服,不想病愈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厦门有一周姓病人,全身泛黄,甲胎试验指数七百多,被医院断为“肝癌”,经康大夫精心诊治,痼疾痊愈。马来西亚有一董事姓蔡,在国外用CT扫描,诊断为“肝癌”,他返回大陆准备埋骨桑梓,经康大夫精心诊治,三个月康复。他如梦初醒,但又心存疑虑,再作CT检查,“肝癌”消失。他感慨万千,脱口而出:“真乃神医也!”
        康大夫曾说,许多肝病病症接近癌症,且有了癌症病灶,容易产生误诊。下面再举几个康大夫“起死回生”的例子。1998年《厦门晚报》有篇报道说,一位一出门就会走失的女患者,被某医院诊断为精神病,多方治疗不见好转,试着找到康大夫,康老认为她患了严重气虚,肝火过旺。他开药让患者连服三个月,病即痊愈了,只花了几百元!
        1999年《厦门晚报》刊载了《医为仁术,唯吾德馨》一文,说有个患了黄疸性肝炎、高烧不退的患者,被误诊为“肝癌”。患者万念俱灰,其家属写信给南洋的亲戚前来“送行”。后找到了康大夫,康老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出手一剂重中药,患者高烧减退。经过几个月的服药、调理,患者病情转好。亲戚们的一场凄凄惨惨的“奔丧”之行,成了一场欢欢喜喜的团聚。
        我老家有一位男患者,三十多岁,患了肝病到处求医,就是久治不愈。他到厦门让康大夫治疗。其时康老在安泰堂“坐堂”,他翻阅了患者带来的一大叠检查化验单后,号脉诊治。患者每周来一次,带回中药五、六帖,连服三个月,病,痊愈了!康老事后对我说:患者肝已硬化,没及时诊治,后果不堪设想。二十多年了,患者病没再复发,一切正常,真是奇迹!
        康大夫的精湛医术是长期学习与实践的结果。他谈到从事肝病研究时说:1973年,澳大利亚发现一种肝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这种病蔓延快、流行广,很容易引起慢性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国外推崇干扰素疗法,疗程长,费用贵,一个疗程成千上万元,一般百姓怎承担得起?他想,中医药对此就一筹莫展吗?于是下决心研究它。在市卫生局党委和中医院党委的支持下,他组织了专科医护人员与有关单位、医院协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认识了病机,有了有效的中药方剂。他主持研制的“乙型肝炎合剂”疗效显著,治愈了数以千万计的病人。其研究成果,先后七次荣获各级科技成果进步奖,扩大了祖国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
        康大夫于1987年至1989年间,三次往菲为当地华侨义诊。康大夫首次往菲是接受国家委派为著名华侨陈先生治病,患者患了失代偿期肝硬化,腹围达107厘米。康老在回首往事时说,他担心若不能把陈先生的病治好,影响个人的声望事小,辜负了国家的重托事大。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陈先生的腹水消退了,肝功能恢复正常,身体日趋健康。这位经康大夫治愈的陈先生曾说:我的病是祖国派来的医生治好的,是祖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将竭力回报祖国。他四十多年未回晋江,病愈后不仅自己回乡,还带一家大小28人回来。陈先生是菲地巨富,如今在祖国大陆有相当巨额的投资。康老曾说:我不能引进外资、技术、设备,而我想到能用自己的专长为海外侨胞服务,让他们更多地在大陆投资兴业,我的心情是喜悦自豪的!
        康大夫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学,他学习中医,也兼学西医。他曾说,中医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他曾形象地说,一味地坚持三个指头和一个枕头,怎么行呢?
        据讯,2005年康大夫为一位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了21次的血浆置换治疗。家人本想放弃,出院后,又向康老求救。康老采用西医疗法,结合中药调理,让判了“死刑”的患者康复,诞生了又一个“生命奇迹”!
        康大夫把为民解除病痛作为晚年生活的最大幸福。他1991年退休,实际上只是离开了医院而已,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为民诊疗疾病。1998年《厦门晚报》有篇《一身医术尽献于民》的文章说,图强居委会门庭若市,原来是康大夫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在那里为远道而来人和附近的居民义诊。寒来暑往,历经8个年头。一位名医整整八个年头为民义诊,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事呵!
        康良石大夫于今年1月17日辞世,享年93岁。康大夫去世前一周还在为患者门诊。他每天早上一起床,随便吃点早餐,就开始为排队的患者看病,一坐就是四、五个钟头。他最爱看歌仔戏,但他怕第二天晚起,让患者等候,总是很早就睡觉。他早餐要吃干饭,吃干饭看病过午肚子比较不会饿,还可以减少上厕的次数,挤出时间多看几个病人。总之,他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
        “为医之道,德行为本;德术兼备,方可言医。”这是康大夫生前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胸怀伏枥志,尽职有生年。”这是康大夫生前说的话,他说到,也做到了!
        康大夫生前常对我说,是共产党的领导,是农工党组织的关怀,才使他发挥了专长,取得了成绩;他对党、政府、农工党组织给他的诸多温暖和荣誉,心存感激,深感荣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