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1年第二期
字体大小【】 【】 【
【提案选登】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1-06-20
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经济科技工作委员会
农科支部

       一、我市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我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和更大的平台,同样也对我市农业产业化提供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结构单一,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我市农业产业化结构还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以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此我市已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其中有8家企业实现产值超10亿元,总产值近百亿元,占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的59.2%。但农业工业化,除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还应包括农业直接与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的其它对接形式。在这些领域的农业产业化,我市相对还比较落后。
       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8个,占全市驰名商标总量的33%,还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中国出口名牌1个,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8家,有22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这离我市规划的要在“十二·五”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2家年产值超100亿元、5家年产值超50亿元、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聚集,将我市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业打造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企业产品市场竟争力明显提高,培育树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念、安全的名牌产品,争创一批因家及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总体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二)我市特色农业资源潜能没充分挖掘、发展的后劲不足。
       我市有不少享誉海内外,具有“厦门特色”的农产品。耳熟能详的新店胡萝卜、洪塘郭山村紫长茄、新圩古宅大蒜、灌口田头槟榔芋、莲花白交祠地瓜、汀溪顶村茭白等。但除新店胡萝卜形成外向型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最为成功外,其他的特色的农产品资源还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窄而短,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精深加工明显滞后。即便已具规模的新店胡萝卜,也因种子源头和产品最终市场在国外,造成生产成本高而产品价格低,经常出现丰产但农民不丰收的情形。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创新意识比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企业产品结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走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产业链延伸短、规模不大的发展模式。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科技水平低,致使我市农业产业化仍摆脱不了“两头在外、中间在厦”的发展道路,弱化了发挥其在“三农”中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几点建议
       “海西”为我市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广泛空间和更大平台的机遇。针对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大力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是13条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三农”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要实现在“十二·五”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总体目标,今后我市相关部门要在各方面切实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在政策上,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种相关意见精神和优惠政策。
       二是在地方财政和金融运作上,要落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信贷支持,健全抵押担保体系,鼓励上市融资,支持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切实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是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上,要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切实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
       四是在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上,支持争创国家级品牌,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在产品的流通和出口过程中,工商、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和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按规定建立“绿色通道”,对内扩大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对外促进产品出口外销。
       五是在企业外部的生产环境上,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在用地、用电、用水等生产资源的扶持。
       总之,通过以上各方面扶持措施的落实,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三农”能力明显增强,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我市农业产业布局。在大力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要发展我市的特色传统农产品,充分挖掘资源,也要象扶持龙头企业一样,从地方财政和金融运作上,扶持我市的特色传统农产品的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培植主导产品,形成布局合理,区域性特色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格局,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二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家禽业和水产业,大力发展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业,提高这些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进而改善我市农业经济结构。在沿江、沿海可建立特种水产养植带,沿路沿河可建立花卉产业带,丘陵、山区可建立食草畜禽养殖产业带等。同时要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从而带动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与台湾现代农业的对接。我市要积极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模式,并加以消化、吸收,建立两岸现代农业交流合作的示范区,向我市和周边地区推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四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要鼓励企业和政府农技部门向生产基地和农户搞好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素质,实现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大力推进科技体制的创新。要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加强科技开发力量,不断提高科研经费。要帮助农业企业和农业基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加快农业技术改造,积极建立企业、农业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挂钩协作机制,引进高新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开发新品种,创立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现有产业科技含量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要精心培育自己的品牌,加大对品牌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本文是农工党界别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提案,执笔:王宏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