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1年第一期
字体大小【】 【】 【
【文化长廊】玩壶与泡茶
2011-04-05
玩壶与泡茶
陈育斌

(一)

       家中收藏百只紫砂壶,自号称“百福”。闲来无事,一一取来,细细玩赏,自得其乐。若是友人到来,便取其一壶,边品茗边论壶,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就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之诗句;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佳句;词人秦观《满庭芳·试茶》词中亦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的词句。可见至北宋以来,有了紫砂壶,便与文人骚客结下不解之缘。古代除棋、琴、书、画和剑、扇、瓷、印等中国元素之外,紫砂壶也是其中重要元素之一。一把好壶如果再配上好诗词,频添了文化档次。
       什么是好壶?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众说不一。窃以为:一看陶土。所谓陶土,即紫砂壶的原料——泥。泥分有青泥、红泥和绿泥三大种类,质地应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二看造型。既要适用又要比例恰当,给人予整体美感。壶口与壶盖紧密无间,壶嘴不涎滴,壶把与壶嘴相谐调。三看做工。即工艺水准要精湛。四看款识。著名制壶家时大彬始创将名字刻于壶底,后来者纷纷仿效之。五看功用。即壶的功能,中看还得中用,重点看出水是否自然顺畅。六看火候。烧制时火的温度控制如何,将影响到壶的色彩和强度。以上六方面,缺一不可。一把好壶,如陈鸣远、恵孟臣、陈曼生、顾景洲等大师的作品,制作精雅,构思奇特,塑造工致,价格不菲。
       鄙人虽好壶,但大多为当今年轻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不过,其乐趣不在于壶之昂贵,而在于个中玩味。百壶列于柜橱,造型不一。闲暇之时,自我玩赏,自我得意,仅此亦足矣。
(二)
       八十年代之前,路遇熟人打个招呼都会关切地顺搭一句:“吃饱了吗?”,算是问候。也许在过去,吃饱是生活中的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关切对方是否吃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而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吃得太饱、吃得太好倒成了健康的一大问题。因此,熟人见了面顺口一句“有时间到我家泡茶”便取而代之了,因为喝茶有利健康。俗话说“无茶不成礼”、“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是厦门人最基本也是很独特的待客之道。
       泡吧浪费时间,泡妞低级趣味,唯泡茶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因此厦门人独爱泡茶。喝茶是一种享受,泡茶的过程也是一种茶艺的享受,品茶懂茶更是另外一种较高的层次。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养生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厦门茶文化的精华在于茶艺,它讲究茶叶、茶水、茶具、火候和环境等五境之美。厦门人家家设茶盘,人人爱泡茶,个个会喝茶,无论是家门口、骑楼下,还是大堂里、庭院中、天台上,无处不设茶座,无处不见泡茶。厦门人情钟安溪铁观音,铁观音有如青橄榄,入口略带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近年来又时兴武夷岩茶,或许是岩茶有“泡水”、不伤胃、易保存的缘故。但岩茶要取代铁观音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大部分厦门人已根深蒂固适应了铁观音清纯的口味。
       泡茶是一种闲趣,文人雅士好之,下里巴人亦趋之。民间有顺口溜道:“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工作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皆通;一日三盅,雷打不动。”泡茶,是十分讲究心境的。如何泡好一道茶,其实泡的就是你自己。心境不同,泡出来的味道也各异。一个人的心态、性情、修养和对茶的理解,全在这小小的茶杯里。好茶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口感,更是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纯化和人性的回归。好茶,观其型则青翠欲滴,闻其香则幽雅如兰,吸其汤则甘醇生津,有如正人君子一般,里外都透出高雅和尊贵的气质。品茶可悟人生,心情平和,心境超然,淡泊宁静,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乃为人处事之道也。
       由品茶联想到禅宗。《五灯会元》载唐代禅师景岑与施主一段有趣的对话。施主问:“何是平常心?”景岑答:“平常心就是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施主不解,景岑又说:“热即取凉,寒即向火”。此答法,其弟子称之为“即随因缘答”。弟子问:“有人问您,您可即随因缘答;若无人问您,又该何为?”景岑回答:“困则睡,健则起”。弟子不解,景岑又说:“夏天赤骨力,冬寒须得被”。所以,平常心是道,茶道亦然。
       品茶者追求的是一种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的精神境界。品茶品出人生百味,品出人生哲理,品出生活情趣,同时喜交天下志同道合朋友,畅谈世界风起云涌大事,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通见闻,增进感情,消磨时光,岂不快哉乐哉悠悠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