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四期
字体大小【】 【】 【
【提案选登】关于建立我市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议
2010-12-08
关于建立我市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议
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委员  巫斌


        近一时期以来,全国部分高校接连发生了由于心理异常等原因致伤或致死他人的严重事件和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可谓屡见不鲜,自杀的原因和动机大都与感情挫折、学业受挫、就业无门、精神抑郁等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些情况应引起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但事实是,在大学扩招后,对于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缺乏及时到位的干预。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尽管现在各高校几乎都建立了心理咨询系统,也都有心理咨询老师,但这些机构和老师相对于如此庞大的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究其原因,是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只是摆设,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一方面咨询人员的理论尚可,但实践水平并不强,很多老师还缺乏危机干预的经验;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和干预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师资投入,而这样的投入,又远远不如像建大楼那样显示领导者的政绩,故而常常容易被忽视。正是由于类似的原因,一些高校把学生置于疏于管理和引导的状态,一旦学生心理出现危机,不能得到有效防范,只能是让悲剧一再上演。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和氛围影响下,大学校园里可能会弥漫更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种抑郁、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和排遣,遇到诸如学业紧张、感情受挫之类的压力,说不定就会出现一些不冷静和不理智的行为。

        接连发生的几起大学生跳楼和自杀事件应该给大学管理者敲响警钟,如果继续忽视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建设,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悲剧重演。

        据报道,今年将有76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这无疑会给在校的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充满更多的关爱,用心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因此,我市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1、发挥高校的社团作用,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高校学生是集体住宿群体,个别人的心理危机容易在具有相同境遇的同学中传播,使心理问题扩大,因此必须发挥学生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在学生中培养一批具有心理知识的骨干,有助于及时就地处理心理问题;多组织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将自己的理想前途与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可以化解对就业的焦虑;同时也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培训,防止教师将不良情绪传染给学生。

        2、建立自救、求救与救助他人防护体系:大学生学会自救、求救与救助他人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防护体系的基础。自我调节是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基础的,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举办与心理危机防护有关的论坛和讲座,提供危机防护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普及心理危机防护常识,增进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心理危机现象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危机防护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救、求救与救助他人的能力。

        3、建立四级防护网:四级防护网的建立是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教育的工作的基础,加强四级防护网之间的信息沟通,面向大学生公布各级防护网的功能和求助途径,建立健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理方案,设计大学生遭遇危机后,求助机制和学校处理应对机制,包括应急措施和评估体系,这对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危机应对水平大有裨益。大学生危机干预四级防护网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互帮互助是一级防护网;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是二级防护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部门参与是三级防护网;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参与是四级防护网。

        4、建立应急体系与机制:对于处于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仅是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当事人周围的亲人、同学、朋友、老师应高度关注的事。因此,要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系统。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心理危机报告预警制度;第二,应急处理支援制度;第三,心理危机处理沟通制度。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是正常的,经历一定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成长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建设,积极主动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等多种渠道,提高危机的应对能力,顺利度过危机;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应激系统的建设。在高校内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并招募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与心理老师共同组成干预队伍;对外要与市公安110、市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市医学心理咨询门诊部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对高危人群干预和求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确保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在发生重大危机干预时,能够确保干预的效果。


        (本文为巫斌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