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农工党成立80周年征文】一片冰心在玉壶——向组织提交一份不完整的人生答卷
2010-10-15
                       一片冰心在玉壶
                                ——向组织提交一份不完整的人生答卷
                                机关支部 庄大勇
 
    编者话:庄大勇是农工党市委名誉主委,今年近九十高龄,农工党党龄60年。庄老自1954年到农工党厦门市委工作,直到1991年年近70高龄才退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为农工党组织的发展,竭精殚智。庄老个性鲜明,热爱统战工作。他胸怀信念,并以信念感化他人,农工党的老党员都把他当成了好朋友。在农工党成立80周年和农工党厦门市地方组织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庄老满怀深情地回忆起自己为农工党奋斗的往昔岁月,言语之中饱含着对农工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大隐于市后,在1998年一个骄阳肆虐的夏天。受农工党厦门市委之命,挥汗完成了三万余字的《农工党厦门市组织史略》初稿之后,心中曾经掠过欣喜与兴奋。因为有人说,自古以来唯有正直诚实的人,才有资格作为历史的记录者。
    我为写《史略》所付出的心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承载着我的青年、壮年、老年,平庸之辈的我,对执政党、对农工党组织、对同志“一片冰心在玉壶”!
                                    学习 学习 再学习
    “自我教育”是农工党的优良传统,我珍惜、身躬力行。
    在旧社会,我虽还年轻,但没少看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透过旧社会的黑暗、不公,我看透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和腐朽,渴望“雄鸡一唱天下白”,热盼新中国的诞生。虽心仪中国共产党,却失之交臂!1948年农工党泉州地下党员庄清桂、王道和我联系,正合我意,于是和农工党结了无正式组织关系的缘,也做了一些有利于革命的事。
    1949年家乡解放,万象更新。毕竟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旧知识分子,“旧”与“新”难免碰撞,不弃旧求新,就难于融入新社会。大势所趋,于是渴求新知,力求人生观与马列主义对路。感谢党给我一次好机会。1952年春季,我奉晋江专区教育处之命到福建人民革命大学新民主主义教育研究班学习,开始接受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一部“社会发展史”开启了我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感悟。铺路需要水泥和砂子,倘若我能作为一粒砂子,起一粒砂子的作用,我的人生就充实了。可是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我陷入了迷茫,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每一步都困难重重?究竟自己能跟共产党走多远?每逢政治运动我总是提心吊胆,怕在运动中摔倒。“此情无计可消除”,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一次向统战部董厚英部长汇报工作时,向董部长坦露真情。没料到我心中的疑惑情绪,竟引起部长的重视和关切。部长神情严肃又诚恳地对我说:“能跟共产党走多远,取决于自己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坚持多久。”继而勉励我“坚持学习”、“坚持自我教育”,希望我做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过后我寻思:人的生命都是一团火,应该发出光和热。然而生命即使有百年,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出光和热也没多少时光,如果背上的包袱太重,也只能踯躅而行。因此,我坚持学习,坚持自我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体会到,不学习就会失去政治方向,失去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有涯,学海无涯。周总理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名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我终身学习的座右铭。冰心老人“八十学走路”令我钦佩。我年已八十有九,也仍然在学走路,余年能最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步路,那就“道行圆通”,可以心安理得地向共产党、农工党组织递交一份完满的人生答卷。愿景如此,别无他求!
                                     敬业 乐群
    敬业乐群出自《礼经•学记》。所谓“业”,有学业、事业、职业、专业……我所敬的是共产党的统战事业,是农工党的事业。我敬此业,曾受到朋友调侃,说我“投错胎,找错门”,我反唇相讥其“统战盲”、“对中国革命史的无知”。
    农工党市委年轻的专干洪军晖问我缘何敬此业?我回答原因有三:其一,各行各业都是干革命,顺从组织的需要是天职,义无反顾(我调任农工党专干之前适被委任泉州晋江晦鸣中学代理校长);其二,统一战线是法宝,又是一门科学,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政治模式的优越性是一党制和多党制无法比拟的,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全国干部有千千万万,为“此业”服务者能有几人?其三,调到农工党工作,在这新的领域,有了新的视野,对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也有了新的内容。“党的八字方针”植根国情,共产党把民主党派作为知己,理应“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我铁心把农工党作为安身立命之地,一呆就是40年,加上退休后挂个“名誉主委”虚衔那就有57年了。这57年,心灵没有被名利束缚,更没有“此山更望那山高”的无奈,不作“长檠八尺空自长,但愿“短檠二尺便且光”。
    军晖又像想听故事的孩子似的发问:您老是怎样把握自己践履“敬业”的?这可使我为难,因为岁月在我身上并没有留下精彩的痕迹,也就无精彩故事可言,只不过是坚持奉行“上依靠党的领导;下依靠党员的合力”这条简单准则,坚守诚实、良知和信念工作,这就是我“把握自己”的核心内含,还以“拔河运动员”自喻。
    拔河运动员一切行动听裁判号令。裁判员发号令“一”,我就看天,看天空高高飘扬的旗帜。第一面旗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面旗帜是“邓小平理论”,第三面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面旗帜是“科学发展观”。旗帜就是方向,方向明,做起事来就理直气壮。裁判员号令“二”,我就看地,看是否找准位置,是否脚踏实地。裁判员号令“三”,我就发力,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先看天后看地再发力,就是我认清政治方向、站准位置,全力以赴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诠释就是“天地人”和谐的哲理。
    至于我所乐的“群”,是指农工党党员及所联系的群众。
    我认为农工党党员是一群具有爱国观念的有识之士,是社会主义的“善男信女”,能帮上这一群人的忙,协助党发挥他们的专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既是农工党的历史责任又是我个人的光荣,何乐而不为。看到我们的同志一篇篇科学论文发表,一本本著作问世,一项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件件建议被采纳,一批批人才被培养出来,一个个医生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我深受震撼,深受感动,深受教育,于是情发乎中,甘心情愿为他们作“孺子牛”。
    “孺子牛”自然不能高高在上,必须贴近基层,贴近党员才能顺理成章。于是出于真心实意为党员服务的内心呼唤,决定做个求真务实的“沉式”干部。一辆自行车,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我为党员的“喜怒哀乐”号脉,感知党员的冷暖,从旁分忧解困,那是乐事。
    跑基层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沟通”二字。“沟通”者,“流水相通”、“双向交流”、“有机互动”也。依我感受,沟通做得好,就能显示我党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服务之中的优势效应,会让你品尝到一种成功的愉悦和乐趣。我每月都要到岛外集美地区的五个基层组织,每次去少则三天,多则一星期,睡教师宿舍,吃学校食堂。同志们一聚首则烟气茶香,谈笑风生,话题广泛,涉及社会问题就引起深刻关注,对时政问题各表观点,对世界潮流也很敏锐,个人是非问题则互相帮助,思想交锋则坦然相对,在情理之间,近理不近情,以理服人,各尽“益友”、“知友”、“良友”的一份真诚。集美医院的林宗霖、水产航海学校的俞文农,一个是院长,一个是校长,烦心事特别多,思想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实际困难问题一大堆,总有说不完的话,往往日落西山话犹未尽,必盛情留我共进晚餐,亮灯再聊,直至胸中块壘尽消,矛盾化解方休。“帮人帮到底,送佛送西天”,思想问题一时想通了,实际问题未解决,也是枉然。所以我必须去叩党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领导之门,为党员请命。单位不能解决,就到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去呼吁。总之,凡是涉及成员的合法利益的问题,即使要求爷爷告奶奶也在所不辞。我曾为某些同志被“小报告”的不实之词所蒙冤受屈而花了不少力气为他们讨还公道。好在有关单位领导人政策水平都是“顶呱呱”,通过对话、沟通、协商和尊重,基本上都能达到共识,解决问题。由此,我更坚信沟通、交流能使人“认知”,使人更接近真理。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当时的现代管理专家说:一靠行政约束力,二靠物质刺激,三靠精神鼓动。专家的“三靠”恰是民主党派的“弱项”、“空白”。那民主党派不是没辙了吗?不,民主党派有其合乎自身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的思维模式。以我之见,民主党派也有“三靠”。一靠一片为党员服务的真心,二靠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和一张说真话不说假话的嘴巴,三靠两条勤跑的腿。我手头有不少案例足以说明“三靠”的效应。概括地说,一是能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帮助,二是可以凝聚党员的向心力,三是能够把党员静态的“三大优势”变为动态的“三大优势”,四是有力地促进党员政治素质的提升,五是“调研”的活水之源。1983年全国政协落实政策情况调查团福建分团来厦就有关落实知识分子和政协委员知情等政策进行调查,我送的“书面报告”调查团很满意,给予了“材料翔实、事例典型、问题突出、帮助很大”的评价。某年,市场出现中药材严重缺货,中医师们因“缺药害医”叫苦连天。我写了一篇《救药扶医》的报告立即被中共市委批示商业局办理。此外,《医德医风调查及建议》、《为知识分子创造工作大环境》、《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实现居者有其屋》等以及在市政协大会上的发言、接受有关媒体的采访的原始材料,都是从党员反映中积累起来,然后向社会扩展掘进而成稿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