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养生保健】略谈夏季养生
2010-10-10
                                略谈夏季养生
                                厦门大学第三支部 王长荣
    一、夏季的概念
    何谓夏季?夏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按传统的说法,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是冬季。此月份应该是农(阴)历,如此折算下来,夏季的阳历应在5月中旬~7月底。古代中国人以黄河流域为始祖地,所以这些月份的算法应以黄河流域地为准。厦门地处东南,夏季的时间要长些,可能就应在5月初至9月初之间。一般来说,夏季三月,应该从立夏开始,历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共六个节气。今年的立夏是5.5,也就是说夏天就是从此开始了。
    二、夏季的气候特点
    夏季气候炎热,众所皆知,在五行属火,有的地方高温超过人的体温,达37 ℃以上。夏季气候还比较潮湿,常有雷阵雨出现,潮湿的气候在后期比较明显,中医称为长夏,长夏属土,火生土之故。
    三、夏季人体的生理状况及病理变化
由于天气炎热,为适应这种气候,维持人体体温的正常平衡,人体的阳气趋向于表,毛细血管扩张,皮毛开泄,通过出汗而散热,所以夏季人体容易出汗;若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就容易引起气虚,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无力、气短,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
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内热较重,就会出现一些内热症状,如面红、口渴、便秘、生疮生疖、尿黄,甚至产生暑热(夏季热,在小儿为多见)。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烦躁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暑多挟湿,空气湿度较大,湿气侵犯人体,常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的症状。
    四、夏季如何养生
    (一)调节起居
    《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气得泄。”这就是说,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人与自然相应,人的气血亦旺盛于表,早上天亮得早,晚上天暗得晚,为适应自然,人体也应晚睡早起。当然,这个晚睡并不是指可以熬夜,古代人的理念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对秋冬季来说,日落时间较晚,所以睡眠时间也较晚了。由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有些不足,这样就应该午睡,中午1-3时是气温最高之时,易出汗,汗多易消耗体力,极易疲劳。出汗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供血就少,且午饭后,血液大量集中在消化道,大脑供血就会更少,所以中午往往有昏昏欲睡之感,故午睡十分必要,它可以消除疲劳,使之保持充沛的精力,让大脑及全身各处都得到休息而受到保护。年轻人若不能午睡。也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不要加班工作。午睡以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为宜,时间太长,反而没有精神。
    夏天人应适当的活动,这是顺应夏季万物生长旺盛规律的举措。“无厌于日”,就是指人在夏季不宜懒惰,不能厌倦日长的天气。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气血运行,有利于汗出,汗出散热,就能保持人体体温的正常衡定。但是运动也切勿过度,大汗会造成气泄,引起一系列气虚的症状,如疲乏无精神、气短等,而气虚的人也就更易出汗,这样恶性循环就不好了。所以我们主张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天气炎热,为避免中暑,宜避热气,不要长久在烈日下劳作和奔走,居室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可洒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既降温又调节湿度。用空调降温是避热的一个现代措施,已广为人们所使用,但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不能造成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否则就易诱发上感、干燥综合症、过敏性鼻炎等的发生。不可夜宿露天,以防感冒的发生(因天热毛孔本已开张)。
要勤洗澡,穿轻薄的棉织品衣服,也是解热的措施之一。
    洗澡主张洗温水澡,温水可以使血液循环增加,有利于血管的扩张及肌肤的松弛,有利于散热,洗了温水澡后人会感觉到浑身轻松,精神振奋。相反,如果因为热,马上用冷水冲澡,会使肌肤、血管马上收缩,血液运行减慢,不利于散热和汗出,所以洗了后反而感觉更热。
    (二)调节精神情志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之常情。情志往往跟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往往会影响到人体,其中情志变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夏季天气炎热,在五行属火,对应人体的五脏是心,夏热就容易引起心火的旺盛。由于心主神,心火旺,就容易引起精神兴奋激动,甚至烦躁容易发怒。所以夏天应尽量使自己心境平静,切不可紧张焦虑、急躁激动,《内经》说:“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也就是说要有好的心态,戒怒戒躁,精神外向,意气舒张,心怀畅达,这样才能使气得到充分的宣泄。可以多做一些安静的事情,如绘画、操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三)调适饮食
    1.多饮水,补充丧失的水分。应喝热茶,因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有利于散热。冷水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
    2.饮食宜吃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选稀饭、馒头、面条、瘦肉、冬瓜、鸡蛋、新鲜蔬菜瓜果等清淡而平和的主副食品。少食高糖、高盐、高脂食品。若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火上加火,内外皆热,出现“上火”的症状。
    3.夏季应心,夏热最易耗伤人体的心气和心血,所以夏季的心最为脆弱。因此,在夏季,心宜补养。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补充营养,又能强心;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预防动脉硬化。
    4.体饮食建议
    (1)食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吸收,促进食欲,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精力。
    (2)苦味菜:苦味食物能补气固肾,健脾燥湿。
    (3)番茄汤:既有营养,又能补充水分。
    (4)鸭肉:富含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性寒凉,适合于有内热、上火的人食用。
    (5)咸鸭蛋:含有丰富的钙和铁。
    (6)莲子:养心安神,清心火,壮肠胃。
    (7)草莓:促进人体细胞的形成,维持牙、骨、血管、肌肉正常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解毒。
    (8)莴苣:通气,含大量纤维素,治便秘。
    (9)草菇:抗癌,含八种氨基酸,抑制癌细胞,特别是对消化道癌有辅助治疗作用,加强肝肾活力。
    (10)豌豆:清肠,含粗纤维,促进通便。
    (11)茄子:抗衰老,含维生素E,防止出血。
    (12)蜂蜜:营养丰富,含葡萄糖和果糖70%,还含蛋白质、无机盐、有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镁、钾、磷等。
    (四)特别提示
    (1)夏天炎热,人们往往采取各种解热措施,有的甚至太过。冲凉(冷水洗澡)、吹凉(空调)、吃凉(冷饮)等,往往太过,损伤阳气,损伤脾胃,所以人们的病除了因热而导致热病、暑病外,阳气虚弱、寒湿内生者不少,主要表现为脘腹冷痛、胃纳不佳、大便稀软且次数增加。这种情况除了减少“三凉”以外,饮食方面可以吃些生姜,或用姜泡茶,或以姜配红糖煮粥,或炒菜时加姜,用姜炖肉、煎鱼,不必去皮,往往有一定的好处。 
    (2)潮湿闷热的气候,易生皮肤感染,皮肤病也易发生。可用桑叶100g,加水煮10-15分钟,洗浴。薄荷浴可预防湿疹、痱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