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党员论坛】新一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竞赛在全球激烈展开
2010-10-13
                   新一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竞赛在全球激烈展开
                             厦门大学第一支部 陈传淡

    (一)竞赛形势  上世纪国际大国间的军备竞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记忆犹新。但目前国际间出现抢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高点的产业竞赛现象,它对人民的长远与近期影响如何?是要认真分析的问题。近两年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抢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高点:即希望对新兴战略性核心高科技产业方面有所突破,以摆脱危机。例如美国对高科技投资提高到GDP的3%。今后10年间把卫生研发经费翻一翻。此外又投资三万亿美元到新能源及低碳技术产业化的开发计划。用16亿美元研发纳米技术。目前美国研发经费占全球研发投资的1/3。欧盟方面,也很积极,在2013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及开发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200亿欧元战略投资基金,用于能源、汽车、航空及防务投资。日本用1156亿日元研发新能源,并出台为期三年的信息技术计划,促进IT技术在医药、行政的应用。韩国也用6万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英国启动了批量生产电动汽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俄罗斯也投资2000亿卢布研发纳米技术。等等……。总之,近两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大力投资研发战略性核心新兴高科技产业。力度之大,投资之强,前所未有,开展了新一轮的竞赛。
    (二)战略性核心高科技产业概念  它是有稳定发展的市场需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的产业。具体说它包括: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光电环保产业。新材料;特种金属,新型建筑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新药领域;抗癌新药等。信息领域;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三网合一技术。生物育种领域。海洋生物领域;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监测及信息服务。电动汽车产业。等等。
    (三)竞赛的起因:1)近因  直接原因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希望在高科技上有新突破,使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以摆脱危机。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过,历次金融危机都倒迫着科技进步,使生产力大大向前发展。此外,尚有其它原因。2)远因 首先是能源问题。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已消耗了不少能源。但地球上的石油、煤炭毕竟是有限的,大约两百多年后就要全部用光,以后又如何呢?而且这些都是高碳能源,对环境极为不利,必须另谋出路。核能几乎是无限的,但是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代价太大,尚有待进一步研发。因此目前引起大力研发低碳能源的热潮。其次环境污染问题,气候问题。自加速工业化以来,环境日益恶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提高,地球平均温度逐渐升高,南北极冰山逐渐溶化,海平面逐渐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又其次是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要求交通更加方便,信息更加快捷。广大人民,要求有清洁的水、新鲜空气、优美环境。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希望在高科技产业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由于这些原因,发达国家关于新能源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药领域,生物育种领域,信息领域,海洋领域等新兴战略性核心高科技产业便紧迫地提到日程上来。
    (四)竞赛的特征:不平衡性  由(一)中可看出,它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竞赛,发展中国家的研发相对落后。其中尤以美国研发最为突出,它占了全球研发投资经费的1/3。这明显的不平衡性,使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经济科技竞赛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巨大压力。形成对有些国家的人民有利,有些国家的人民不利的局面。
    (五)这一场竞赛对于发展国家中人民的影响  本来高科技的研发可大大地发展生产力,应对所有的人都有利,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处于绝对占优地位,掌握了主动权,就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不利了。上一世纪由于军备竞赛,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结果是双方人民两败俱伤。有了这一教训,目前谁也不敢悍然发动大规模世界大战。特别是近代交通发达,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地球好像变小了许多。因此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倒如一个国家突发了恶性传染病,便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国间形成了利害交融,休戚与共的局面。相互对立,相互封锁,相互抑制,对大家都不利。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虽然没有引起大规模战争,但局部战争,民族问题,地区问题,国与国之间相互竞争、制裁、封锁之事时有发生,不过是没有像过去那么明目张胆而已。但是落后意味着挨打,这是铁的事实,至少是处于劣势地位,不利地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六)在这一场剧烈的竞赛中,我国如何应对
    6.1 在解放初期面临着三大压力:即政治压力、经济压力及高科技压力。关于政治压力,在1950年,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毛泽东同志就居然不怕美国的政治压力,视它为纸老虎。为了保家卫国,出兵朝鲜,敢于对美国政治压力叫板。根据当时国际形势,毛主席估计美国不敢打过鸭绿江,进入东北。也不敢全力在朝鲜用兵。结果朝鲜战争以三八线为界,以和告终。这是毛主席冲破美国政治压力的大无畏气魄。
    6.2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封锁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压力。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经济形势,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断然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卅年来事实证明完全正确。我国成为经济大国,GDP居世界第三,并在世界上有一定分量的话语权。
    6.3 现在还存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压力。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我国许多战略性核心高科技还受制于人。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制药创新、大型发电站、大飞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油田及煤气层开发[4]等16项领域占比较优势,其它均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战略性核心高科技项目只占世界3%。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0%,远远比美国5%为高。这同世界大国形象极不相称。而且政治压力,经济压力,高科技压力三者互相联系。当年搞卫星上天时,陈毅同志就说过:“有了这个东西,我外交部长就好当了,说话就灵了,有底气了。”根据木桶理论,做事情不能有短板,要统筹兼顾。特别目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时代,没有战略性核心高科技,发展上就质量差。只有质量上去了,才能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人均GDP才能由百余位升到世界前列,才能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所以在这场战略性核心高科技产业的竞赛中,绝对不能落后,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历史的教训,岂能忘记。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言犹在耳。我中华民族不比别人差,钱学森说过,西方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们搞卫星,我们也能搞,结果是卫星硬是上了天,不是证明吗。因此对于这次竞赛,我们只要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统筹安排,调整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一心,努力奋斗,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的。有人根据过去200年中我国的发展过程,估计在本世纪末,我国只有4%的概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显然有点过份,因为它只根据过去历史的发展情况,不代表未来。但是我们还是把它当为警钟来敲,更为妥当。因此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挑战。
    6.4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是由自主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靠资源消耗,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依靠低水平粗放方式的产业发展转变为大力提高创新投入,大力研发具有战略性新兴核心高科技产业的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推进传统产业的高科技改造,提高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含金量。用政策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收入,做到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量的5%。用事实说明有一分投入必有一分回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冲击最大的就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但华为公司,素来注重研发投入,因此在危机中反而逆势上扬。研发投入太少,早晚是要被淘汰的。此外要深化科技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政府必须对战略性新兴核心高科技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在政策上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例如由政府兴办风险投资公司,贷款公司,扶持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的高科技产业,拉它一把,助其成功。等等。
    其次是由过度倚靠投资,出口外需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内需为主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展的方式。加快社会福利的提高,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建设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机械化建设。加快培育农村消费市场,例如促进家电下乡、农机、农具下乡,提高补贴,做好善后服务。同时提高城市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提高社会福利及社会建设投入占GDP的比重。使人民无后顾之忧,放心消费,扩大内需。
    其三是注重生态平衡,由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低碳、低消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提高科技含金量。关闭高排放,高污染的小煤矿、小发电厂等企业。走出一条低碳发展及清洁能源的新兴高科技产业道路。做到人与物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四是由过于重视GDP总量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同时由过于着重工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方式。发展应注意到现代基础农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倚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发展应重视社会保障,社会建设,人民福利。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资。做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GDP不但重视量、更重视质,做到质与量的统一。
    其五是由对于化石能源倚靠度过大转变为依靠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如果进口石油太多,对外依存度太大,对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均不利。一旦来源被人家控制,我们日子就不好过。而且化石能源污染环境,恶化气候,破坏生态。所以必须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为低碳发展方式。大力开发新能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
    其六是大力提高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义务教育的年限,用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教育的经费的投入达到GDP的4%。连印度的教育投入都达到GDP的6-7%。我国历年来只有3.3%附近,个别年份甚至滑到3%以下。几乎全国上下一致认定教育非常重要,要提高对教育的投入。但具体计划经费分配时,往往打了折扣,下滑到3%附近。邓小平同志说过,即使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教育搞上去。谆谆教诲,岂能忘记?建议用立法程序硬性规定这比例,以保证教育投入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不只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密切相关,要统筹安排,协调进行,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总之,我们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才能在这一轮激烈的全球性经济发展竞赛中掌握主动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在2020年冲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高科技压力,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