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关于建设“两岸交流纪念馆”的建议
2010-10-14
关于建设“两岸交流纪念馆”的建议
机关支部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明确指明了四个方面的定位,其中的第一个定位就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这是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和使命的精辟表述和期望,也是福建对台交流合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 厦门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有重要的独特作用,厦门特区因台而设,全国四个台商投资区厦门就占其三,台交会、“小三通”、台湾农产品登陆的最大口岸、海峡论坛,以及众多的对台贸易经贸文化活动,这许多厦门独有的对台“名片”都说明了厦门不仅在历史上,更在当今在两岸关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窗口和平台作用。这个平台作用需要我们继续加以挖掘利用,对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也需要给予纪念和展示。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涉及两岸关系的纪念馆很少,略具规模的只有位于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厦门特区纪念馆“对台”部分。 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历史资料的展示为主,体现的是福建和台湾的历史交流,而对当代两岸交流和大陆其他地方的涉台活动较少涉及。 厦门现有台资企业超过三千家,总投资额超过40亿美元,有近10万台胞在厦门经商、工作和生活。近年来,厦门在对台交流成果显著,这些成果虽然在“特区纪念馆”中有所体现,但仍存在系统性、完整性不足的问题,而且其中的对台部分也基本局限在厦门。 自从1979年两岸结束军事对峙以来,厦门从军事前线转变为经济特区,并在两岸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两岸交流的领域也日趋扩大。不仅是厦门、福建,全国各地也开展了大量的对台贸易经贸、文化和各项交流,其中留下了大量的记录、资料和实物。这些历史的见证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单位中,平常难得公开,其作为历史证明的意义大打折扣。且由于保管不善,许多资料也有遗失湮灭的危险。这些资料和实物亟待加以整理、保存和展示,以发挥其宣传和教育功能。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历史。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馆,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当地旅游业具有文化品味的核心内容。在厦门旅游业发展中对两岸交流文化的挖掘,可以使厦门的旅游产品增加新的重要系列。而且这个系列将会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产业。从历史上的“五缘”关系的见证,到开辟对台口岸、开放小三通和全面三通,两岸交流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为厦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 为此建议设立“两岸交流纪念馆”, 以当代两岸交流的成果为主要表现内容,包括: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国家历次涉台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两会”及两岸间有关部门屡次商谈、会面的成果与报道;开放两岸人员来往后的有关文件、证件、票据和其他实物;两岸交流中各项活动的照片、音频视频资料和纪念品;两岸经贸交流中的邮件、货物、单证、船舶与飞机模型、首航报道和纪念品;两岸人士为两岸交流的题词和作品;两岸合作创作的美术、书法、舞台艺术和影视作品;台胞台商在大陆各地创办的企业、产品、公益项目和活动;台胞、台商、台生在大陆各地创业、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的报道;两岸新闻交流的节目;大陆各地民众在台湾旅游的观感和摄影与摄像;两岸定期开展的各项交流活动;等等。 上述内容不局限在厦门或福建,要面向全国和海内外征集展品,以丰富展示内容,全面反映两岸交流的成果。 “两岸交流纪念馆”作为以史料陈列、展示和交流和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展馆。从厦门岛内外情况看,大嶝岛是建设“两岸交流纪念馆”的最佳地点。翔安隧道的建成使厦门岛与大嶝的距离大大缩短,从会展中心驱车到大嶝岛仅需要15分钟。规划中的厦门第二机场也选址在大嶝附近。可以预见,大嶝将从厦门的一个交通末端、一个仅有一桥与陆地相连的海岛一跃成为厦门交通的一个主要节点。在历史上,大嶝就一直是两岸民众来往最密切的地方,“战地观光园”、“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是目前厦门两处最具吸引力的涉台旅游商贸景点,“海峡论坛”永久会址也设立在大嶝,可以说,大嶝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两岸交流最直接的窗口,在此建设“两岸交流纪念馆”名副其实。海洋旅游、海洋文化、海洋产业一直是大嶝的特色,可以为“海峡交流纪念馆”提供充足的海洋自然与人文景观。 “两岸交流纪念馆”除了一般展览馆常见的展品陈列外,要以实物和音像资料为主要表现方式,以现代展览技术来展现。要突出让参观者参与其中,如举办讲座、联谊和专题展演,向参观者发售有关纪念品,提供盖章、签名等服务。 “两岸交流纪念馆”的造型和装饰应体现闽南民居特色,最好以大嶝传统民居为基本造型,使之成为大嶝新的标志性建筑。在建设上可以和“海峡论坛”会址连成一片,形成会展综合区,并通过常年举办的展览、会议和活动。要将“两岸交流纪念馆”与“战地观光园”、“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海峡论坛”会址有机联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并以此作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祖国统一教育的重要基地,打造成两岸交流和涉台旅游的新景观。 “两岸交流纪念馆”要开设网站,加强与全国各地和台湾同胞的互动交流。“两岸交流纪念馆”应定位为全国性的重要展馆。可以由全国各省、市、区和各部委在“两岸交流纪念馆”设立“馆日”,展现各自地方和领域对台交流的项目和成果,并开展现场对台贸易交流活动。 (本文为农工党市委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执笔:杨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