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文化长廊】少时五月节
2010-10-08
                                少时五月节
                                       曾清泉

    老家将端午节叫五月节。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框上、门帘上,就挂上了菖蒲、艾叶,所谓“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这天,主妇们一早就把浸泡过的粽草扎成束,挂到门板上,利索地将浸泡过的粽叶翻卷成“漏斗”,装上拌了碱的黄澄澄的糯米或小米,再用灵巧的手将粽叶折叠翻卷之后,包成一个个有尖利锐角、对角交错的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进蒸笼,在灶膛里燃起木柴,用旺火炊蒸,一炷香燃完,粽子就熟了。掀开蒸笼盖,一股浓烟蒸腾上来;剥开棕叶,亮晶晶的碱粽子呈现眼前。趁热将粽子蘸红糖吃,或蘸白糖吃,是难得的美味。
    五月节正值梅雨季节,天常下雨,地面常是湿漉漉的。五月节也正值麦收时节,家家将麦粒磨成麦粉,搅上糖或盐,煎成麦饼,金灿灿的麦饼咸甜适口,孩子们趁热吃,用双手捏麦饼,再呼着气塞进嘴里,那是天大的享受。据说煎麦饼是为了“补天”,家乡的麦饼居然能充当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让人太惊讶了。
    中午要炒“午时盐”。正午12时,主妇们将盐撒在热锅中,与几味中药混合着炒,炒好后将盐装到瓶子里,成为家庭备用药。日后,逢上谁肚胀胃酸,取点“午时盐”冲开水喝,常常“药到病除”。为何要在五月节午时炒盐,我至今得不到解释。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莫过于扎“五彩线”了。五月节这天,家长会在孩子的手腕上套一圈五色丝线,并叮嘱说:“小心,别弄断了,到七娘妈生日那天可以换鸡蛋吃!”为了吃到鸡蛋,我们小心翼翼地干活,生怕将五彩线弄断或弄丢了。有时,我会做五色梦,梦见圆滚的鸡蛋滚到手上来了;有时,我会梦见五彩圈丢了,在睡梦中惊叫起来,待祖母将我摇醒后,我摸摸手腕,那软软的线还在,不安的心就放下了。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娘妈”生日,我们将手腕上的五彩圈剪下,连同妇女们搽脸的白粉团、山野的“田青花”,一起供到“七娘妈”的纸亭前,待跪拜完毕后,一个孩子得到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几片菠萝、几粒带枝条的龙眼,这是对孩子们的奖赏,也是我们一年中难得吃到的美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