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二期
字体大小【】 【】 【
【提案选登】加强交流互动 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0-07-15
                         加强交流互动  推进城乡一体化
                                     机关支部
    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继续加强规划和投资外,还要特别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此建议:
    一、推动农业全面融入城市经济体系
    1、推进农业品牌化、精细化经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打造农业名牌产品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对主导产业的优势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争创名牌;对获得认证的农产品优先进入市场、展销品牌产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行适度规模化集约经营。
    在各级政府和农村社区成立土地监控机构,负责对规模开发的绿色农业基地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发挥全程质量控制、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在品牌农业基地建设中,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标准,要严格按国际通用标准组织生产,做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作业、集约化管理。
发展订单农业,搞好网上销售、连锁配送等网络设施建设,推进产品的转出口,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
    2、推动本地农产品进超市
    积极扩大地产农产品销路,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推进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生鲜超市建立产销联盟。建立超市和农村经济合作社的直接购销联系,减少中间环节。由政府扶持,在岛内设置两三个常年的特色农产品展销点,或者各区可组织几家比较有实力的合作社在一些超市里承租特色农产品销售专柜,直接上柜销售。
    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给予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农产品认证的比例,补贴产地认定的认证费用。超市也应该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适当支持,如免收“进场费”等,在结算方面也应更加规范,对本地特色农产品推行“现钱买现货”的经销模式。
    3、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制定我市都市农业的综合规划,提出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的实施意见,把都市农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建设的各项任务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去,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时建设、协调发展、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促进全市产业化都市农业格局深化发展。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形成都市农业经营理念,站在生态、形象、休闲、科技、经济效益等更高层次、更宽视野与都市和谐共融的位置上来经营农业。
    要发挥高速公路、铁路和空港的优势,加快建设辐射闽西南和海峡西岸的果品物流基地和蔬菜物流基地;充分利用厦门市会展优势,如举办“龙眼节”等节庆活动,使有厦门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开发农家乐休闲观光,并积极向国内外宣传促销。
    4、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除了务工和经商外,还可以引导农民投入观光农业、劳力输出(包括到外地务工和承包土地)、成立建筑或运输经营实体,经过培训从事城市服务等。
    5、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收集发布信息,管理流转档案、解决流转纠纷、统计上报数据等工作。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把土地流转纳入村“两委”工作的职责和范畴。
严格按《农村土地承包法》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着力完善土地流转保障机制。
    及时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做到每一宗流转土地审查备案,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确保承让方和受让方的合法权益。加大闲置土地资源整合力度,在一定范围内“打包”,集中对外发布土地出让信息,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创新形式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农民进行规模经营,获取分红、工资、承包费等多方面收入,提升土地效益。
    二、加强城乡交流
    1、建立城乡交流机制
    岛内的两个区应更主动作为,与岛外四个区及所辖若干个镇建立定向联系,并制定规划,在资金扶持、建设投资项目、劳力培训转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实现城乡互助、共同发展。
岛内的街道和企业应与岛外农村建立相应的交流联系机制,在农副产品产销、劳动力转移、项目投资、文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和干部交流锻炼等方面进行对口联系和帮助。
    促进岛内中小学与岛外农村的中小学建立校际交流,在师资培养、教学研讨、学生“手拉手”结对、课间和校外活动等方面开展交流共建。
    2、农村信息化建设
    做好当前正在开展的“电脑下乡”活动,增加适合农民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的产品供应,提供更为全面到位的服务,使电脑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和有利工具。针对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降低合法网吧进入农村市场的准入门槛,使农村合法网吧的数量和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根本上铲除“黑网吧”的滋生土壤;同时根据农村的特点,建立专门供青少年上网查阅信息和学习娱乐的“绿色网吧”,并纳入政府的监管体系。
    3、推动金融下乡
    各金融机构应重视农村这一广阔市场,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的金融产品,深入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政府要在网点规划、用地等方面为“金融下乡”提供帮助。
    三、营造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应加大对“三农”的宣传报道,重点是宣传各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实效,宣传城乡一体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思想上、生活上和环境上的变化,建立促进、引导城乡一体化的舆论导向。
媒体要深入农村,多方位报道厦门农村的人和事,增强市民对农村的了解。媒体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多组织市民前往农村开展体验活动,增进城乡居民的交流沟通。
    要在岛外建设更多的经贸展馆和各种类型的文体中心,将更多的经贸文化活动安排在岛外和乡镇,使岛外居民和广大农民就近享受厦门经贸活动的盛况和文体活动带来的欢乐,促进农村经济和文体事业的开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观念和思维的距离。
    (本文是农工党界别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执笔:杨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