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顺应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0-03-3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顺应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
——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有感 苏文金(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厦门市委主委)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是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现将大会概况与主要精神汇报如下: 一、大会概况与主要精神 大会主要议程是审议6项报告和1项法律案,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第二阶段主要是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第三阶段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第四阶段主要是审议各项决议草案和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草案,表决通过各项议案。 1、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的五点体会: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关于2010年主要任务,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过去的一年,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翔实、清晰地反映了去年在最困难情况下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提出的今年在极其复杂情况下的各项目标任务鼓舞人心、积极可行,突出了事关今后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期盼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政府工作报告获得高票通过。 2、关于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是我国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会议经过充分审议,表决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原则,选举法修正案还对关于人大代表的广泛性、选举机构、乡镇人大代表名额、代表候选人提供个人情况和两地代表问题、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直接选举中投票选举程序的组织、接受代表辞职的程序、对破坏选举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内容。还对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选民接受委托代为投票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等内容作了补充完善。选举法修正案完善了选举制度,对推进我国的人权事业不断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几点感想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大会最鲜明的主题。我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大会最鲜明的主题、最集中的话题、最热烈的议题。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在今年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在经济回暖向好情况下防止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上,更新观念加快转变,机制倒逼促进转变,制定政策引导转变,强化培训学会转变,推动发展上更高水平。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抓住不放,努力走出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路。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大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会前与会议期间,不少媒体设立了专栏来了解老百姓对两会的期盼,很多群众表达了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要求。可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在本次大会期间最为关注的热点。代表们把民情、民意、民声带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无论是审议发言、提出议案建议,还是接受记者采访都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重视,房价、就业、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成了民生关键词。大会的各项报告明确了各方面工作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有许多为民、利民的具体举措,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内容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提法更新、标准更高、力度更大,对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都作了回应,如:收入分配――通过合理的制度把“蛋糕”分好;楼市调控――“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教育改革――“强国必先强教”;医疗改革――“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就业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户籍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养老保障――“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等等,顺应了民意。实际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领域工作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相配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难以实现。所以,解决好我国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必需的,必须切实做好。 3、先行先试是福建团代表在审议中出现最频繁的关键词。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习近平、贺国强、王兆国分别到福建团看望代表,李长春、陈至立参加了福建团的审议。他们都表达了对福建和福建干部群众的深情厚意,都充分肯定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海西建设取得的新成就,都希望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而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阐述发展两岸关系时,突出强调,“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这些使福建团代表备受鼓舞、备感振奋、备增信心。代表们认为,这是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的再次强调,是对海西建设重大意义的充分体现,也是对福建发展、对福建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海西作为国家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进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迎来了难得机遇。所有代表在发言时都一再强调,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不断大胆探索,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先行先试,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贡献。代表们对如何加快福建发展、推进海西建设,建言献策,如把厦门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行政辖区;在厦门市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办好“海峡论坛”打造两岸交流新平台;进一步放宽厦门对台出入境管理政策;加强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把平潭的开放开发作为服务两岸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福建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等等。代表们的心声和要求,得到来我团参加审议、看望代表的中央领导、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他们都表示支持海西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经胜利闭幕。我们要按照农工党中央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纪念建党80周年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贯彻落实“两会”提出的各项发展任务,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新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