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医疗重组后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建设的建议
2010-03-29
医疗重组后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建设的建议
2008年,我市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将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六位一体”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分别组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实施时间短,覆盖面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 一、财政投资力度不足,制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部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未能达标,尤其是预防接种门诊拥挤现象时常呈现;一些中心设置地理位置不合理,给片区居民造成极大不便。 二、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及预防保健管理难度大 1、外来人口信息相对滞后。外来人口流动性大,人口信息呈动态变化,给全面摸清其底数带来一定难度。 2、主动配合搜索流动儿童工作还需进一步落实。一方面,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低,主动接受儿童预防接种及预防保健的服务意识差;另一方面,流动儿童家长由于经济原因,接受有偿儿童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的意愿较低。 三、学校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不到位。每年春秋两季学生查验证工作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和托幼机构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民办学校和托幼机构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四、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与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协作不够,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孕产妇系统未进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不利于社区公共卫生妇保人员查询社区妇女怀孕建卡情况,使有些产妇未能及时接受产后访视及产后指导,影响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孕产妇规范化管理。 五、部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未设药房,体弱儿治疗中所需的基本药品只能让家长到院外购买,有部分家长因嫌麻烦,未遵医嘱院外购药,导致体弱儿转归率不高且有下降趋势。 六、慢病信息管理不规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收集数据时,由于对一些概念如规范化管理、管理率、复检等理解不一,且各医疗中心慢病管理工作进度不一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与医疗中心数据不一致,或难以收集到准确的慢病管理数据。目前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安装社区保健系统查询终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查询数据需到医疗中心查询,存在沟通、配合难题。 七、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大。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没有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宣传内容。 八、社区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区中心人员配备不到位。目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是按常住人口数配置,而我市有大量流动人口。中心人力不足,且要完成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为此建议: 一、突出政府行为,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 市政府应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财政费用的投资力度,专项用于业务用房的改造更新及标准化建设,卫生局应制定社区公共卫生中心发展规划、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二、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和预防保健管理。 1,重视流动儿童数据收集。社区中心应加强与教育、公安、计生、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了解流动人口数量、分布等情况,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分布于变化趋势,为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和儿童保健掌握第一手资料。 2,健全社区公共卫生保健服务网络。按规定配齐免疫规划、儿童保健等专业人员,并保持人员队伍基本稳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基层免疫规划、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大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流动人口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等宣传,在流动人口聚集地经常性开展流动儿童健康咨询活动,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及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视度。 三、学校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需要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双方配合。 1.充分发挥学校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的作用,制定相应强制性措施,提高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 2.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稳定卫生老师队伍;所管辖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要定期下学校、托幼机构进行相关工作指导,提高卫生老师的业务素质及查验证工作的质量。 3.岛内学校、托幼机构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应一致,以便跨区交接接种卡、证工作顺畅,以确保儿童入托入学查验证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协调,畅通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 上级相关部门应将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孕产妇系统信息覆盖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使公卫中心妇保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孕产妇建卡情况,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协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医疗卫生之间的工作配合,做好产后访视和儿童“五病”防治工作,尤其是对跨片区做月子的产妇,确保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工作的质量。 五、加强慢病管理工作。 1.应统一出台详细的慢病管理工作规范,对中心慢病管理内容、项目、程序等进行明确。 2.在疾病控制中心、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安装社区保健系统查询终端,进行相应的权限设置,并根据慢病信息管理内容对查询功能进行调整、优化。 六、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和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社区和部门的力量,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居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建立辖区健康网络系统,传播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大众化和规范化开展。 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布局。为了方便社区群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两者的设置不宜相距太远。 (本文是农工党市委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提案,执笔:易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