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9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建国60周年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专栏】两不误 双丰收
2009-08-14
                                         双十中学支部  王光辉

                                               创办厦门前进业余学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四化”建设的进军号,改革开放的交响乐中“科教兴国”成为演奏的主旋律。神州大地再次涌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暖流,举国上下学文化学科技成了时尚。《光明日报》曾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整版的大标题,培养人才,解决人才断层问题成为四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厦门市绝大多数的机关和大企业都设置了教育科,配备干部。在图书馆里、公园里、公交车上……到处都是看书学习的人们。入夜,学校的教室灯火通明,莘莘学子在读书写作业。晚饭后出现许多家庭的父母和子女在灯下一起读书写作业的动人场面。不少名校的老师被聘请到夜校去兼职授课。
        1978年,厦门农工党组织逐步恢复。1980年8月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号召“全体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起来向前看,为厦门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这时农工党厦门八中支部的王光辉,向当时主持市委工作的庄大勇同志提出建议,发挥我党人才荟萃、人脉广泛的优势,创办一所业余学校,为广大青年补习文化知识,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经市委多次认真研究,认为这是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也是执行农工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是对农工党厦门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号召的积极响应。农工党市委决定创办“厦门前进业余学校”(以下简称“前进”),这个决定得到了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和鼓励,办学申请很快得到市教育局的批准并认可“前进”的文凭。“前进”由农工党厦门市委主办,校委会成员有陈村牧、陈实、周孝达、邓家才等人,校长由庄大勇兼任,教务主任是王光辉(对外联络)、林继贤(内务管理)两人,办公室设在民主大厦五楼。“前进”的老师多数由厦门八中的名师兼职,陈实、王光辉通过人脉关系又聘请了一批资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如语文有一级教师翁健(当时中教编列10个等级)、原八中资深的黄文宪;数学有厦大数学系的黄登河、交通部三航六处许新荣、地震局工程师叶振民等。
        “前进”办学初期的教师中,有中共党员、农工党党员、民革党员和无党派人士,后来学校规模扩大又有致公党党员、民盟盟员加入。这样“前进”成了有中共党员和四个民主党派成员共事合作的学校。“前进”校委会对来授课的老师,都以礼相待,唯才是用,尊重他们的劳动。他们各自发挥其专长,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相敬如宾,形成很好的团体。“前进”的教育教学质量日新月异,社会声望越来越高。人们说“前进”成了多党合作很好的一个“缩影”。
                                                  两不误 双丰收
        1984年春季开学不久,中共厦门八中支部袁书记约见“前进”学校校长庄大勇和教务主任王光辉。袁书记说“学习了十二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感触颇深。‘文革’期间我们许多当领导的都成了‘走资派’,你们民主党派知名人士,不是‘残渣余蘖’、‘臭老九’就是‘牛鬼蛇神’,都被造反派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如今被颠倒的历史已纠正过来,我们又可以堂堂正正地在各自的岗位工作,为四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真是荣辱与共啊!今天要和你们商讨的是,高考在即,怎样使厦门八中和‘八中的夜校’(当时厦门都把前进业余学校当成八中的夜校)两不误,怎样做到厦门八中领导预定的‘保四争三’的目标”。
        庄大勇同志纵谈现在社会学文化学知识的热潮,被耽误的一代人如饥似渴地追求文化知识,广大知识分子摘掉“臭老九”帽子后的舒畅心情,压抑十几年迸发出为四化建设贡献才智的热情,他们的工作能量极大地发挥出来。如农工党集美支部的郭秉烈同志,一周上18节课9个进度,兼任教研组长,他亲手批改学生每一本作业,在学校食堂为200多人的大班上高考辅导课,一个上午连上4节课。王光辉说:八中在“前进”兼课的教师都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规定:每一周不超过两个单位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各算一个单位时间);二是八中任教毕业班的老师在“前进”也相对应安排在高考补习班的课程,练习、考卷都是用八中的。王光辉谈了自己的体会:我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备一次课,第一次向学生讲授往往不够理想,修订后第二、三讲才是比较好。教师备一个教案多讲一、两次,对学生是有好处,在“前进”兼职的教师不外乎一周多讲一、两次课,少看一两集连续剧少休息而已,不会影响教学的。从上学期末考八中成绩看,“保四”没问题,“争三”再努力一把是可以达到的。袁书记和庄副主委听完王光辉的话都说好那就坚决按市教育局的规定办事,一定要坚持以往的做法,八中高三任课的老师在“前进”兼职的要安排相应的课程,双方定下以后的工作原则是“兼职从属本职,本职兼职两不误,争取双丰收”,确保厦门八中和“八中的夜校”的牌子在厦门金光闪耀。
        1984年下半年在迎接双十中学65周年校庆之际,喜讯不断,捷报频传。先是双十中学复名工作顺利完成,在秋季开学时正式启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这个校名,彻底铲除了“左”倾的痕迹。再是1984年高考成绩斐然,上了个台阶,总分列全省第二,并双夺文理科状元,成为福建高考史上同一届同一校双金牌学校,远远超过了“保四争三”的预定目标。就连基础最差的一个班级也有两人考上北大,90%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是全省平均的4倍多。双十中学当年入编《当代中国丛书·教育卷》,是福建省唯一的学校。戏称为“八中的夜校”的“前进”高考补习班,成绩也很突出,排在众多业余学校的第一名,有54%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包括电大、夜大),其中不乏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成绩可与许多县的一中相比美,实现了“双十”“前进”双丰收。双十中学领导满意,农工党市委领导高兴。“双丰收”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前进”停办。
        如今“前进”虽已依稀淡远,但它却还留下值得思考的启示。
                                                        感 悟
        感言一、民主党派服务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农工党厦门市委决定创办“前进”就是以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作为服务四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切入点。
        感言二、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要获得单位中共党组织的支持,并做到本职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两不误。“前进”的办学得到了中共厦门八中支部的支持,时任中共八中支部袁书记和农工党专职副主委庄大勇协商确定了“前进”的工作原则。
        感言三、审时夺势,开拓进取,深谙社会主流和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敢为人先创业,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前进”在全民学文化学科技热潮时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先河。1985年秋厦门文化补课接近尾声时,“前进”及时减少文化补课班,保留高考补习班,增设其它专业班。
        感言四、对社会作出贡献,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前进”从1983年创办至1991年停办的8年里,先后有近三千名学生获得高中毕业学历,有的圆了大学梦,有的学到专长,有的现在当上处长、科长、总经理、厂长等领导职务。至今“前进”的学生还在问候当年的老师,感谢老师的辛勤培养;“前进”的老师也十分怀念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工作的那段时光,怀念彼此的友情,他们互相以挚友交往。
        感言五、领导带头,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当时农工党市委机关的工作人员人人都把 “前进”的事务看成份内工作来做,庄大勇是校长,陈祖宪负责宣传,陈萍影协助聘请授课教师,机关人员轮流到学校值班,下午6点半就要到学校教室开门,晚上9点半学生下课后才能关门回家。学校的考试都在星期天进行,机关全体人员放弃休息,担任考务工作。当时庄大勇、陈祖宪等都已60多岁,也和年轻人一起为“前进”而忙碌、操劳。
        感言六、在“前进”办学期间,农工党双十中学支部组织发展迅猛,先后有16名教师参加农工党,包括林继贤、陈水龙、李维良、杨东升、陈福春、谢志富、郑昭琳等一批骨干教师,当时双十中学9个学科的教研组长有7个是农工党的党员,农工党双十中学支部在厦门双十中学成为人数最多的民主党派,在厦门市中学界也是人数最多、最有影响的一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农工党市委和“前进”联合在市政协礼堂举办慰问晚宴,中共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教育局都派人参加,《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也做了报道,扩大了农工党和“前进”的社会影响。
       (注:该文获中共市委统战部“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活动”三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