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9年第二期
字体大小【】 【】 【
【建国60周年征文】弹指一挥六十年 鹭岛旧貌变新颜——厦门解放60周年的点滴追忆
2009-06-05
                        第六中学支部魏镇轩
    共和国走过60年辉煌的历程。
    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瞬间;60年,对于福建厦门来说,却是沧桑巨变。当年祖国东南沿海的英雄城市,变成经济文化繁荣的特区,变成祖国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真是:弹指一挥六十年,鹭岛旧貌变新颜。
    人们不会忘记:6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然而,1949年的10月初,国民党汤恩伯兵团还盘踞在厦门鹭岛……当时的厦门还没有解放。
    往事如烟。虽然历史已经走过了60年的岁月,我依然记得,当时我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正在厦门第四中心小学读书。我们学校的教室被国民党军队霸占了,我们的课桌被伤兵占去作为床铺。更为可怕的是,伤兵们每天清晨在操场上乱拉粪便……清净校园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平和,我们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歌声。幸好这种兵荒马乱的日子只有几十天的时间……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了。我永远记得人民解放军进城的那个难忘的日子。当解放军从梧村、文灶沿着福厦公路经过后江埭、美仁宫一带向中心市区挺进时,我正躲在位于后江埭的家中的门缝后偷看,看到了解放军突击队员们进城的雄姿。那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抵抗力,街道上丢弃着国民党逃兵遗弃的钢盔、血迹斑斑的子弹带和刺刀……
    战斗结束后,看到解放军军纪严明,对老百姓和蔼,市民们就都打开了家门。有几个解放军战士到我家讨开水喝。战士们一边喝着开水,一边吃着炒花生。他们每人都背着一个长条形的布袋,里面装着炒花生。在几天的战斗中,他们没有吃饭,只能以炒花生充饥……
    厦门原来只是一个滨海小城市,人口只有十几万人。真正的市区范围非常小,东到钟楼脚(今市公安局一带),南至镇海路,西到轮渡鹭江边,北至浮屿。最热闹繁华的街道就是中山路、思明南北路、大同路等。市区中心的最高的楼房只有四层楼,与当代的高楼大厦,简直无法相比。
    现在厦门已经成了全国闻名的经济特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了,人口发展到240多万,城区范围大大扩展,市区面积几乎遍布全岛,并且已经扩展到岛外的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几十层的高楼大厦也遍布在岛内外。
    解放前,厦门只有一个公园——中山公园。现在厦门的公园非常多,除了原有的中山公园,又新建了湖里公园、海湾公园、金榜公园、白鹭洲公园、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忠仑公园、鹭江道海滨公园、莲花公园、日月谷主题公园、南湖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瑞景公园、鸿山公园、仙岳公园、笔山公园、江头公园、后岩公园、翔安南部滨海带状公园、曾山厦门地质公园、嘉庚公园、海洋公园、火炬公园、狐尾山气象公园、松柏公园、嘉禾公园、东坪山公园、大轮山公园、万石公园、坂头森林公园、小坪森林公园……现在基本上每15分钟就可以走到一个公园。根据厦门市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20年厦门建成的公园要达到133个。厦门已经成为一个花园式的城市。
    解放前,厦门只有几条主要马路。解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的交通事业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据说厦门解放前曾有过铁路,从松屿向漳州方向曾铺了一小段的铁轨,上面行驶着像乌龟爬速度的火车。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笑话:一阵大风吹来,将乘车的一位农民头上戴的斗笠刮跑了,那农民下车拣起斗笠,还来得及再爬到火车上……从这个笑话就可知道火车的速度有多慢了。就是那样的火车也运行没有多久就停运了,那条铁路就成了不为人知的一段往事了。厦门现在已经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重要枢纽,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等将厦门与全国各地连接,形成庞大的铁路运输网络。
    文革前,绝大多数的厦门人在市内外出基本上都是步行的。当年我到厦门大学读书,周末也都是依靠两条腿走回到在后江埭的家里。现在的厦门,公交车、中巴车和快速公交已经成了多数人外出的代步工具了。解放前只有洋人和大老板们才坐的“骆驼祥子的人力车”,现在普通人也可坐上比人力车更舒适快捷的“的士”了,还有不少人自己买了小轿车,体验了当“有车族”的快感。
    解放前和解放初,厦门港口和鹭江上虽然有非常多的船只,但大多数是用手工摇的小舢板或风作动力的帆船。现在它们全被机电船所代替了,不但解放了船工的劳动力,还提高了船的安全系数。如今,万吨轮船是厦门港的常客,十万吨级的巨轮也不罕见。大型飞机日以继夜地在厦门航空港降落和起飞。厦门已经成为国际友人和港澳侨台同胞的旅游出行的中转中心。
    解放前厦门的教育事业很薄弱。我的母校厦门第四中心小学当时全部是平房,基本上没有什么教学设备。我的工作单位——厦门六中在1953年才刚刚开办,当时只是一所民办补习学校。当时的校园也全部是平房,没有楼房。老师上课全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根本就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
    现在的厦门六中已经是一所一级达标学校,是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了。以前的旧六中只有平房没有楼房,现在的新六中是没有平房只有楼房,而且还是多层的高大楼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大礼堂、单身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等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游泳池。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在学校住宿,4个学生住一间,每间宿舍都附有能洗澡的卫生间,比我当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住的学生宿舍还高级,当时我们要10个人住一间,整层楼才有一个厕所间,全校只有一个用木板隔成一个个隔间的洗澡房。新六中的教学应用了高科技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看,细胞分裂的过程也可以拍摄下来,保存在电脑中,上课时再放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看,这都是当年大学所不能做到的。许多当年只有在大学才能做的实验,现在中学课堂也能做了……
    为什么厦门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就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元年。在这一年的冬天,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中国压抑已久的旺盛生命力终于找到了出口,迫不及待的奔涌而出,寻嗅着早春的气息肆意生长…… 
    在建国60周年来临之际,当年解放军进军厦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犹如昨天发生的事情。
    60年光阴已逝,弹指一挥间。60年是一部戏剧,记录人间的悲欢离合;60年是一组史诗,讴歌新中国的沧桑巨变。60年,我也从一个6岁的儿童变成了白发苍苍的的老人,铭记时代恩赐人间的喜悦。
    时光不留人,然而却留下我对鹭岛沧桑巨变的记忆。尽管列举的事例不多,但已经可以看到鹭岛旧貌变新颜,厦门确实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共产党人与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归功于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决策;归功于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拼搏与进取……
    让我们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这个伟大的变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