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8年第四期
字体大小【】 【】 【
【饮食保健】话说“疲劳”
2008-12-10
话说“疲劳”

厦门大学第三支部  王长荣


        疲劳,是人的一种感觉。它是指人在运动、工作、学习一定时间后,会产生运动、工作、学习能力暂时降低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有病的人有这样的体验,不少检查结果无病的人也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可以说它常在不少亚健康的人群中出现,当然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者也普遍能感觉到。

        一、疲劳的分类

        (一)体力疲劳

        由于过度运动、过度劳力,造成体力透支所出现的疲劳。其造成的后果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引起肌肉疲劳,导致肌肉酸疼、四肢乏力。此时机体相对缺氧,肌肉组织的缺氧使葡萄糖有氧代谢减弱,糖酵解过程增强,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这些酸性代谢产物聚集在肌肉组织中,使肌肉产生酸疼,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使血液酸度增加,并且同时有血糖浓度的下降,信息传到中枢神经,就会感到疲劳。

        2、导致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过度劳力时,人体出汗丢失水分和呼气排出水的量都很显著。这时,人体除了会感觉到口渴外,还会出现疲劳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发生血压下降、昏迷等不良后果。在汗出的同时,体内的无机盐也随之从外流失,特别是钠钾的损失,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从而发生热虚脱、热衰竭等现象,在中医称之谓“亡阴”。

        3、引起心肌和呼吸肌疲劳

        运动或劳力的直接动力是心和肺。过度运动或过度劳力,会使心肌和呼吸肌产生疲劳。心肌疲劳就会产生心跳加快而无力或心跳减慢、心律不齐、面色与口唇苍白或紫绀,自觉心悸、心慌、胸闷;呼吸肌疲劳就会产生呼吸无力甚则困难,表现为气短、气喘促无力等象。心肺功能的衰弱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脑的缺血缺氧,因而加重了全身疲劳的感觉。原有冠心病者,过度劳力或运动,会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体力疲劳会消耗人体大量的物质,如水、盐、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引起体力的下降,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衰弱,其疲劳产生的机理是身体的信息影响到大脑,周围影响到中枢。

        (二)脑疲劳

        脑疲劳是指大脑本身所出现的疲劳。其原因有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方面。

        1、脑力疲劳:是指长时间用脑,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脑细胞防生理障碍能力降低所出现的疲劳感。脑与其他器官的一个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脑所需要的血液和氧气比其他器官要多得多,人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及一切复杂的情感活动、应变能力等是脑力劳动的重要内容。如果过于用脑,也就是说脑的思维活动的负荷过重,那么脑的供血供氧势必引起不足,人就会感到疲劳。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头昏脑胀、工作懒散、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容易激动等征象。进一步发展,上述症状就会更加明显,并出现失眠、多汗、体重下降、脉搏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心肺机能代偿不全,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中易出现差错或意外损伤等现象。常见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以及高、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紧张,压力过重者。

        2、心理疲劳:即精神因素引起的疲劳。具体来分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受到强烈的或持久的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消极心理的出现,如精神焦虑、情绪抑郁、意志消沉、整天有气无力等。进一步发展会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无法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导致精神崩溃,甚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

        (2)长久的或突然的情志太过,如过怒、过喜、过思、过忧等,不能自拔,引起脑功能平衡失调,兴奋增加,抑制不足。常出现失眠、心跳加快、脾气急躁,甚则血压升高而常有头晕头痛等症,持续下去,就会出现精力不足等疲乏无力的感觉。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这是属于脑功能失调引起内分泌失调的一种病理表现(脑下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过多)。

        脑疲劳还可引起多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支气管炎、哮喘、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由于脑疲劳,引起中枢对身体各部门调控失常,生理功能紊乱,因而产生种种的疾病。

        二、疲劳与饮食的关系

        饮食的过少、过多和偏食往往是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饮食过少

        经常性饮食过少。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如想减肥,而少吃,常常是主动的忍饥挨饿;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吃早餐,这样必导致营养的不良,身体各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得不到营养的保障,就会感觉到疲劳,而且人的免疫功能下降,种种疾病也随之而生了。

        (二)饮食过多

        1、饮食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而引起疲劳。从生理的角度去分析,饱食后血液大量流入胃部,脑子就相对缺血,因而会感到疲劳。暴饮暴食后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产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由于水和营养素的过多丢失,疲乏无力也随之产生了。

        2、饮食过多,使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而贮存起来,人体就会发胖,肥胖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引起疾病。由于脂肪的堆积,体重过大,活动时消耗的能量及氧量增多,相对来说容易疲劳。除此以外,肥胖还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左心室肥大、心脏扩大、心脏衰竭、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脂肪肝,女性性腺功能异常,导致经血量少、闭经,甚至不育。

        (三)偏食

        偏食,即挑食。或偏荤食,或偏素食,或饮食十分单调,这就是偏食。一个人的正常饮食应含有四十多种营养物质,才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偏食,则会引起部分营养素的缺乏,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人就会感到疲劳。

        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能构成机体组织,亦能溶解维生素A、D、E、K,并促进其吸收利用。少食脂肪,一方面导致能量不足,还易导致维生素A、D等不吸收,而引起缺钙、乳母缺少乳汁、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若过食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就易引起胆固醇的升高,产生种种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这一切都是引起疲劳的原因。

        光吃蔬菜不吃荤菜,则蛋白质摄入过少。人体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来自于动物性蛋白质,它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人体如果缺少这种蛋白质,那么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出现疲劳、形体消瘦、乏力、心悸、发育迟缓、脱发、水肿等症状。

        饮食不能多样化,造成部分营养素没有摄入或摄入不足,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发生疲劳。如缺钾的人常下肢无力,缺铁的人常贫血、乏力,缺碘的人常提不起精神,缺锌的人生长发育迟缓、性功能下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等。从机理上分析,微量元素的缺乏,使体内的酶失去活力或作用降低,引起蛋白质、激素、维生素的合成与代谢障碍,进而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组织呼吸、氧化还原过程、造血、成骨、精神及神经功能和智力发育等一系列生命现象发生影响。

        三、如何预防和消除疲劳

        疲劳的出现是黄牌警告,说明你身体内部出现了或小或大的问题。有疲劳的感觉至少应该认为是亚健康。疲劳时不能硬熬,应立即采取措施,否则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以下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注意劳逸结合

        劳,指活动或劳动,包括体育锻炼;逸,指休息,包括卧床睡眠。劳逸结合,即劳与逸均应做到适度、平衡,这是防止和消除疲劳的有效办法。

        过劳所致的疲劳,最有效的消除办法是休息、睡眠。临睡前洗一个澡,或用温水泡泡脚,会使疲劳恢复得快一些。较轻的体力疲劳,可在休息时听听音乐、聊聊天,或配合保健按摩,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过逸,指多坐、多卧、不参加活动、生活过于懒散。由于不动,则气血运行过慢,脑子相对缺血缺氧,加上一直待在室内,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积聚过多,缺氧情况就更为严重,所以整天觉得疲劳,且因不运动,消化功能较差,胃口不好,饮食不多,营养摄入不足,也导致疲劳。所以这种人应多参加室外运动,以激发全身的生理功能。

        (二)避免长时间用脑

        用脑过度必导致脑耗血耗氧量的大幅度增加,引起血氧的严重不足,因而会感觉到疲劳,提示大脑皮层已得不到保护,这时你应该让脑子及时的休息了。

        预防的方法就是应该避免长时间用脑,脑力劳动切忌过度。

        让脑子休息,消除疲劳的方法有静和动两种。静者安静,停止用脑、停止思考,使自己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排除一切杂念。一是可用休息睡眠的方法,二是可做一下气功,以达到脑子休息的目的。动的方法,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工间操、课间操,做一些家务劳动,这也是休息,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当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活动中枢处在兴奋的状态,而脑力中枢则处在抑制的状态,脑力中枢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效果是特别的好。

        (三)克服心理障碍

        过分紧张、压力过重、情志太过(包括忧思恼怒、悲喜等的过度)皆会造成心理障碍,轻者引起精神不振,重者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情要放宽,保持愉快,凡事要想开,必要时要转移情绪,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要尽可能用其他事情来冲淡,如致力于工作、去忙家务,或暂时离开原来的环境去探亲访友,做平时乐意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不要把心中的郁闷积压到引起疾病的地步。

        凡事不要紧张,心理要放松,办事有计划,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学习就能按部就班,不忙不乱,有条不紊,切忌给自己盲目的加压。

        重视人间关系,多交朋友,培养多方面兴趣,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一旦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找朋友谈心,使忧愁能得到自然的消除。

        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心胸开阔,知足常乐,可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四)饮食调摄

        饮食应定时定量、富有营养,不能过少过多,不能偏食,使营养得到平衡,是防止发生疲劳的主要原则。

        定时饮水。口渴是缺水的信号,表示体内细胞已处于脱水的状态,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能酗酒,酒精中毒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

        体力疲劳时应补充已被消耗的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但不宜将鸡、鱼、肉、蛋等大吃一通,因疲劳时酸性物质易积聚,这些食物为酸性,会加重疲劳,相反,新鲜蔬菜、水产制品等碱性食物能使酸碱平衡,从而缓解疲劳。

        脑疲劳的饮食保健要求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预防动脉硬化的产生。可适当吃些含胆素的食品,如动物肝、蛋、花生、大豆等,胆素是维持记忆功能的主要营养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