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8年第四期
字体大小【】 【】 【
【党员风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记福建省教学名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宋思扬教授
2008-12-0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记福建省教学名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宋思扬教授

厦门大学第二支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宋思扬教授对遗传学简单而通俗的诠释。他说,“遗传学很有意思,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我热爱这门教学课程。”

        现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的宋思扬教授从教已经整整20年了,主要担任省级精品课程《现代遗传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致力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研究。

        宋教授与生命科学有一段奇缘。1978年高考填志愿时,他没有选报生物系,后来因为学校调剂才开始走上生物研究这条路。然而宋老师却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爱上了生物学,尤其是微生物和遗传学的研究。1986年宋教授从厦大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以后就一直留校任教,挑起了当时没有老师愿意开设的“遗传学”课的教学重任。如今,宋思扬教授已经撑起了该课程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走进宋老师的课堂,便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同学打瞌睡或者开小差。宋老师上课从不点名,然而生物馆的教室里却总是座无虚席。他严谨细致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每一届的生物学子。2005级的一位本科生说:“宋老师讲课清楚全面,内容丰富,常常深入浅出地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应用上来,好多别的课没懂的问题在他的课上反而都弄明白了。”宋老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口碑来自于他孜孜不倦的教学工作。二十年来,他从不挪用教学时间,坚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上课的头天晚上还要挑灯备课到很晚。他说,“现代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内发展最快也是最核心的学科,内容极其丰富,每次备课都要修订教学内容,补充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讲台上的宋老师认真严肃,课下却是同学们的朋友。每次课间,他总会询问上课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的同学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宋老师对我们的要求虽然很严格,但他却一直很关心我们。每年暑假留校做实验的时候,他都会亲自来实验室询问和指导我们。”宋老师的一位研究生说,“平常空闲的时候宋老师也会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他其实不乏幽默,不时还会讲些笑话。”宋老师带学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强调学生做实验要有自主性,要通过自己查资料、找文献提出实验流程,然后再经过一次次讨论、逐步完善实验方案。这次他指导的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试验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创新性试验项目。

        说到科研,宋老师更是神采奕奕,他对遗传学可谓是“情有独钟”。他说,遗传学的研究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非所有的现象都能用此规律解释。正是这种多变性和复杂性深深地吸引着宋老师,使他埋头于科研之中。目前,他参加或主持20多项国家基金、“863”项目及福建省、厦门市基金及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对双孢蘑菇野生菌种与商业菌株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开发可对杂交菌株进行早期鉴别的DNA探针”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生物技术概论》及《生命科学导论》两部教材。申请发明专利8项(6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这些研究成果其实来之不易,宋老师及其实验团队在面对资金和时间匮乏的两大难题下,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统筹兼顾,不懈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团队中有两位青年教师由助教晋升为副教授,目前还有一名助教参与现代遗传学教学工作。他还介绍说,现在中国的自主创新药物几乎是空白,他希望自己的药物研究能深入下去,早日开发投产,用于临床,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新药物。

        此外,宋老师还担任了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宋老师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遗传学教学,他说他目前的愿望就是能把《现代遗传学》这门课做好,争取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让更多的人享用他的教学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