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演奏家与领导者——记农工党文教支部副主委、厦门歌舞剧院常务副院长王福立文教支部谢建波
2008-09-09
![]() ——记农工党文教支部副主委、厦门歌舞剧院常务副院长王福立 文教支部 谢建波 一年前,王福立同志走上了副院长的岗位,成为主持厦门歌舞剧院工作的领导人、法人代表,消息传到文教支部,传到农工党市委,同志们在为他高兴、给他祝贺的同时,总会加上一句:这是我们文教支部的骄傲。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作为人才引进,王福立从兰州市歌舞团调到厦门工作,那时厦门市歌舞剧团管弦乐团刚刚组建,他成功地登上了乐团低音提琴首席。作为一名技艺娴熟的低音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水平和演奏技巧不断得到同行们的肯定、称赞。十余年来,随着乐团的演出足迹,王福立的演奏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各种以音乐为主导的演出现场,王福立的名字也逐渐为观众们所熟悉、所喜爱。他所经历或参与的音乐演奏,无论从演奏形式、演出效果,还是从欣赏角度、观众反响上看,许多都是令人长久回味的、值得永远纪念的——1997年参与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的歌剧《阿美姑娘》的演奏;1998年元旦,与所在乐团的同行们成功开创了厦门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新年新年音乐会”以及2000年的“福建省新年音乐会”;此外,随乐团赴泰国参加中泰邦交25周年庆典,为交响合唱《黄河大合唱》伴奏、赴新加坡为担任该国音乐剧《菖与英》的演奏;随厦门市政府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吉隆坡作精彩演出…… 如果说,一个演奏家在乐团中所获得的成功,是一种乐手们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的成功,是一种因融入而造就的成功,那么,王福立的另一种成功,则突显了他热爱音乐、热爱演奏,为音乐事业奋斗的个人努力。一本《低音提琴独奏曲集》成为我们管窥王福立“另一种成功”的窗口,这是他个人为音乐事业做出努力和贡献的最好佐证。2006年4月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面向全国发行的《低音提琴独奏曲集》,吸引了乐界的目光,也引起了媒体的注意。王福立只是淡淡地介绍说,这本曲集着手于2000年,完稿于2006年初。但见过、读过这本曲集的人都说,从曲目层次到作品风格的选定,从指法、弓法校订到作品改编,无不表现出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规范能力。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指挥卞祖善先生评价《低音提琴独奏曲集》是“一本难得的低音提琴曲集,可供音乐会之选曲,亦可作为教材,是低音提琴手必备之乐谱之一”;媒体评论说:“该作品集填补了福建省低音提琴独奏作品的空白,也为我国低音提琴事业的发展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细细想来,这些都不是王福立著书的几年间所能达到的“境界”,曲集只是他对艺术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一次体现,是他在乐池以外“另一种成功”,是一次非同凡响的演奏。 由于可以想象的原因,王福立作为主持剧院工作的常务副院长,每天有许多事情在等着他去处理,已经渐渐淡出交响乐舞台的他,还在为“音乐”做些什么?不仅我,套用时尚语言说,许多“粉丝”们也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我与王福立同志同在一个支部,应当说我比那些纯粹的“粉丝”们更有条件走近他。有天早晨,当我冒昧地敲开他的办公室,眼前所见的一切让我忽然感到事先准备的“采访”话题都是对多余的,我想知道的,想了解的尽在办公室此刻的情形里:开门的正是王福立本人,只见他一手抓着门把,另一手则还牢牢地扶着他那高大的低音提琴——他在抓紧练琴!而在近处他的视线够得着的茶几上是一份等待签署的大型交响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出协议以及一份音乐会节目单的印刷清样,上有“奥运之声”——庆五一·迎奥运专场音乐会等字样…… 走出王福立办公室,我想,以我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我可以得意地告诉他的“粉丝”们:在王福立的主持下,厦门乐团演奏的音乐作品将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精彩,大家完全可以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