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8年第三期
字体大小【】 【】 【
【揽胜随笔】兰州“水车园”
2008-09-10
兰州“水车园”
曾清泉

       “水车”,又名“龙骨车”,是我国古老的提灌农具,它的长条形木槽分为上下两层,层上层下都有许多弧形叶板,由活动的木栓连接着,像龙骨一般,故名。使用时将木槽斜置于塘岸上,让槽尾没入水中,抵岸木槽的两侧置放两个座架,横轴套上“龙骨”搭在木架的凹槽中,当安在横轴上的转叶木鼓转动时,就带动横轴上的叶轮旋转,拖动木槽里的弧形叶板移动,装在木槽尾部的小叶轮也旋转起来,使木槽内的叶板快速移动,将池塘里的水接连不断地卷上岸来。
       劳作时双手搭在安于座上的横杆上,用脚踩动木鼓让横轴转动。座架的凹槽里常滴上机油,横轴转动起来,吱吱呀呀作响,象在唱一支古老的歌谣。
       我少时,农村普遍使用“水车”提灌,如今连踪影也见不到了!相隔几十年后,这次我在兰州“水车园”见到了它,犹如与久别的伙伴重逢一样,分外亲切,也引出一段回忆来。
       我曾踩过“水车”,初时战战兢兢,生怕从横轴上掉落下来。也曾多次踩空了鼓子,慌忙中将双手吊在横杆上。也曾吊不住,身子跨过横轴摔到地面上,所幸没有摔伤。而当纯熟后,眼睛不再紧盯木鼓,可以从容地往前看,轻松自如地踩着,如履平地一般。这是“熟能生巧”的缘故吧!当清清的池塘水被一叶叶弧形板从木槽中卷上来时,低头往下看,叶板粘连着溅起串串水珠,绕过叶轮,返转过去,而一股股水灌进干涸的土地,流向碧绿的田畦,心头总会泛起一阵满足与喜悦。
       若在炎热的夏天踩车,头上的斗笠顶着炎炎赤日,脚下马不停蹄地踩着木鼓子,额头上的汗珠从眼睫毛上往下滴,“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先前那种满足与喜悦,便都烟消云散了!随之而来的是腿重了!腰酸了!那可是一件苦差事,罢不得早早结束这桩农事!
       古老的“水车”早被抽水机所取代,那吊挂“水车”的老屋墙,也已经坍塌,断砖碎瓦结满了蛛丝网。我曾想,要是有人把“水车”收藏,将它移入“农具博物馆”,让新生的一代,看看我们的先辈,为了肚子所付出的辛劳,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的这一设想,2005年10月的西域之行,在兰州见到了!不过它不是博物馆,而是游乐场,是儿童们的“玩具”……
       兰州的“水车园”建于1994年,是为再现黄河古老的提灌工具而设计仿建的游览观光公园。它设在横穿兰州市的黄河南岸,隔河是著名的白塔山公园,占地十四万五千平方米。这是一块由黄河冲积泥沙而成的带状地块建成的,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三部分组成,有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个园区。建有高大的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游乐设施。
       园中的“水车园”,有多架龙骨水车,除了脚踩的,还有手摇的,安在浅浅的水池里,许多小孩在那儿玩得正欢。他们赤裸双脚,浸泡在池水里,摆弄着,嬉戏着,手摇脚踩,衣服溅湿了,头发溅湿了,全然不顾。我在一旁,欣赏他们戏耍的天真纯洁、活泼可爱。如果不是车身太小,我会重温少时踩车的旧梦。许多游客将他们入照,我把这美好的形象印在脑中。
       “水车广场”有一种水车,叫“天车”,也叫“翻车”,它们高耸在黄河岸边,轮幅直径达16、5米,转轴的条幅连接着轮框,轮框装有等距离的横板,横板上斜装着一个长达一米的漏斗形木斗。当水流急速冲击横板时,水轮便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木斗没入水中装满了水,当水轮转至高空时,木斗中的水,便连绵不断地倾倒在设置于空中的木槽内,再将长槽内的水引灌田园。大的“天车”提水高程达15—18米。高大的水轮横空转动,水在空中哗哗作响,雄浑而壮观,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呵!
       我走到水轮底下,轮幅的中心是粗大的轮轴,闸门水斗的流水相当急,急速的水流冲击横板,水轮转动发出雷鸣般的隆隆声响。“天车”,省工、省力,这是古代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了!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高原,年均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气候干燥,田园缺水。黄河水就在身旁,然而千百年来,兰州人民眼巴巴地望着黄河水,滚滚滔滔向东流去。几辈辈人,站在黄河岸边,焦急,叹息,黄河水不肯停下脚步,头也不回地向前流去。人们寝食不安,人们冥思苦想,这孕育中华文化的母亲河,为何不使她养育的子孙,不受贫困的窘迫?不受水灾的肆虐?人们在苦苦的思索中,也在不断地摸索。
       明朝嘉靖年间,一位“圣人”终于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段续。段续是兰州段家滩人,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黄河的冷暖炎凉,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于是立下了提吊黄河水灌溉农田的宏愿。他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在云南道御史任上,踏遍了西南的山山水水,潜心研究当地龙骨车的构造与原理,致仕(退休)后,屡经试验,虽失败而不气馁,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创造了第一部“天车”。消息传开,百姓雀跃,纷纷仿造,一时间黄河两岸,一架架“天车”矗立,这是何等壮观的黄河提灌图!自他创造的第一部“天车”问世以来,数百年间,黄河两岸的百姓沿用不衰,他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浓墨重彩地涂上一笔!
       当一个个水轮转动的时候,当黄河水汩汩流向沙漠的时侯,当荒漠的沙滩、田野长出嫩苗来的时候,当枯黄的树木长出新芽、绿树成荫的时候,人们怎能不记起这位终其一生创造水车的人呢?  
       如今,兰州人民在“水车广场”为这位一生为民谋福的发明者竖立了塑像,不少游客在他的塑像前留了照,献了花,深深地鞠躬,我则默默地瞻仰他的面容与神态……
       带我们参观“水车园”的导游,是个二十出头的兰州小伙子,他很纯朴,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记得他上我们乘坐的大巴作自我介绍时说:“我很羡慕你们,羡慕你们居住在温馨的城市——厦门。你们是我的爷爷奶奶辈了,你们很幸福。我的爷爷奶奶则不,奶奶五十多岁就走了,爷爷六十多岁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日子好过些,背却驼了,走不动了。”说着,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们一车人都称他是“孝子导游”。我写本文时,这位“孝子导游”的身影一直晃动在眼前。他与我们一起忙碌穿梭于“龙骨车”、“天车”、“磨坊”以及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游乐设施间。黄河,浑黄的黄河水,在我们的身旁静静地流淌着,在我们的心头却激起层层波浪……
       游了“水车园”,你不觉得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园”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