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8年第二期
字体大小【】 【】 【
【文化长廊】谒邓演达故居
2008-06-10
谒邓演达故居
同安区总支谢道鸿

        3月7日,农工党厦门市基层组织的主委们在市委副主委林成德、陈育斌、巫斌等带领下,前往广东瞻仰邓演达故居。驱车600多公里,许多人脸上都难掩旅途劳顿,但当大巴车开进故居时,每个人则无不庄严肃穆,激情满怀。因为,我们是在走进我党创始人的故居啊,我们是在走进一座伟大的历史殿堂;我们是在揽胜孕育杰出人物的山川啊,我们是在寻觅起于青萍之末的狂飙。
        故居坐落在惠州市美丽的鹿颈村,距离“群山环抱,绿水穿城”的市区不到20分钟的车程。蓝天掩映、白云衬托下的这个南方村庄,四周田畴泼翠,碧水涌流,有说不尽的气象万千、诗情画意,真不愧是钟灵毓秀的河山啊!
        故居是个普通的院落。两个小厅,六间平房,呈二进四合院布局,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民居。块块土砖,片片灰瓦,木凳、板床、灶台、水缸,不见豪华气派,但见中国乡村的古朴。
        然而,这里是磁石,是圣地。自邓演达先生殉难至今70多年来,国内外人士对他的怀念、学习和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尤其近年来,瞻仰其故居的人数总是与日俱增,他们中既有国内游客,也有国际友人;既有农工党党员,也有各级党政领导包括国家领导人。可以说,成千上万人的足迹已经印在了这片土地。
        邓演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甲午战争之后所上演的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一幕幕悲惨图景,让年幼的他过早地感受了民族的深重灾难,给他幼小的心灵以刻骨铭心的创伤,加上家乡鹿颈村毗邻香港,容易接触到《民报》等进步书刊,14岁的邓演达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奉命东讨陈炯明,率军出师北伐,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最后在南京壮烈牺牲。年仅36岁的生命,演绎了如此精彩的人生。
        骄子有情,人民有义。为中国大地谋解放谋自由谋幸福的所有先烈们,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以慷慨报答慷慨,以情义回赠情义:人民政府追认邓演达为烈士,将其遗骸从遇害处迁葬于中山陵左侧重建陵墓,以为纪念;邓演达先生所在的广东惠州家乡,分别于1984年和2002年将邓演达故居列为市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邓演达故居前厅的桌子上,安放有一本红色的签名簿,里面写满了前来拜谒者的单位或个人姓名。陈育斌副主委代表我们一行在这本红色簿上郑重地签下了“2008年3月7日,农工党厦门市委”字样。
        就在我们沉浸于缅怀先烈之时,门外来了一支我们非常熟悉的队伍——农工党福建省委机关的同志们!大家谁也没有料到竟在这里相逢,原来他们也是特意从福建赶来瞻仰邓演达故居的!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乡音,使我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让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他乡遇故知”的幸福笑容。大家不约而同地站到故居前合影留念,心照不宣地将话题导入先烈的丰功伟绩……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们告别了故居,告别了惠州市三栋镇鹿颈村。
        路上,忽然想起袁枚的一首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是啊,西湖是美的,但如果没有岳飞、于谦的坟墓在她旁边点缀,那么她的景致就要大为逊色。 惠州也是美的,素有“粤东重镇”、“岭南名郡”之誉,但如果没有邓演达这类名人为之点缀,其景致是否也将大为逊色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豪杰,豪杰为江山增辉。壮丽秀美的惠州可以作证,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在中国革命现代史上写下的这辉煌一页,将永远留给后人特别是我们农工党人以景仰,也必将为我们今天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更多的思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