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论坛】叫响“五十年抗战”
2007-07-25
今年是“芦沟桥事变”70周年,全国各地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目的是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芦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因此有“八年抗战”的说法,这是从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芦沟桥事变算起到1945年抗战胜利,共8年;然而在1931年日本就开始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因而又有“东北14年抗战”的说法。但是更确切地讲,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应该是起始于1895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各路人马“水陆交绥,战无一胜”。1895年4月,中日在日本广岛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和所有附属岛屿“及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消息传来,全台震骇。台湾人民先是“椎心泣血,北向痛哭”,千方百计阻止清政府割台弃台;继而“奋空拳、拼残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6万日本正规军相搏击,捍卫祖国宝岛。从1895年6月至10月,在4个半月的保台抗战中,台湾军民激战大小一百多仗,抗击了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两千多人。这个数字是甲午战争大陆战场日军伤亡总数的两倍,占日本当时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日本皇室代表、北白川能久中将,陆军少将山根信成等高级将领纷纷抛尸台湾。 这是1895年的台湾,距大陆全面抗日还有42年,距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还有36年。台湾人民是最早承受战争苦难的人群,也是最早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国人。台湾抗日与大陆抗日一脉相承,最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血气和骨骼。1895~1915年,遍及全岛的抗日武装斗争,从简大狮、柯铁虎、林少猫到罗福星、江定、余清芳领导的抗日武装,风起云涌;1915年以后,武力抗日转化为文化抗日,台湾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文化抵抗,林献堂、蒋渭水等,是名震全台的文化抗战指导者。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的斗争中,心系祖国是台湾民众内心中最深厚的情感,回归祖国是他们的共同心愿。简大狮泣血悲诉:“我简大狮,系台湾清国之民……聚众万余,血战百次,生为大清之人,死为大清之鬼。”柯铁虎在大坪顶上竖起的旗帜上书写着“奉清征倭”;余清芳发表《反日檄文》,指出“倭贼猖狂,侵犯台疆。”号召爱国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以连横为主人公的台湾文化人,更以毕生心血宣扬中华文化,抵制日本同化政策,加强与祖国的联系,期待祖国能早日收复台湾。 日本对中国人民的血腥镇压,也是从台湾开始的;或者说,日本在大陆的血腥政策,只是他们在台湾铁血政策的延续与翻版。例如,在余清芳、江定领导的噍吧年起义失败后,日本军将台湾噍吧年一带的竹围、番仔厝、内庄子、左镇等20多个村庄包围,进行血腥惨杀,死亡人数超过30000人,造成噍吧年一带三十年无男丁的血案。著名的泰雅人雾社起义后,日本残酷灭绝了起义的马荷坡社,将15岁以上的幸存者全部杀害. 日本的血腥政策只激起了台湾人民更大的反抗,在日本侵略台湾的50年间,台湾共发生了大小一百多次起义,为抗日牺牲的人数多达65万人。日本在据台之初,曾向世界宣布三个月平定台湾;但台湾在日据的50年中,从来没有被平定过。1895年10月27日,侵台日军统帅北白川能久亲王在台南被台湾义军击毙。日本当局规定每年10月27日为“台湾神社祭”,纪念这位侵台日军罪魁。35年后,1930年10月27日,台湾高山族同胞正是利用北白川“神社祭”,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在一个月的激战中,日本当局动用了飞机大炮,更惨无人道的是,日本人使用了糜烂性炮弹、毒瓦斯和氰酸催泪弹。死亡人数上千人,不少妇女为了使正在激战的丈夫无后顾之忧,含泪自杀。雾社起义领袖莫那鲁道,为了不被俘虏,走进原始森林,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头颅后来被日本人运到台北帝国大学制成标本,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才得以安葬。 因此中华民族的抗日不是传统意义的八年,甚至也不只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而是从1895年台湾抗日肇始的五十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抗战的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 在纪念抗战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台湾同胞所遭受的长达50年的苦难和长达50年的浴血抗争,他们的苦难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他们的斗争历史同样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岛内有些搞“台独”主张的人将“抗战胜利”说成是“终战”,甚至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对历史的歪曲,是对台湾人民的侮辱,也是他们搞“一边一国”和“台独”的阴谋体现。因此,为了进一步体现“一个中国”的历史和原则,为了进一步凝聚海峡两岸的民心和感情,建议在今后的历史宣传教育中作这样的表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起始于1895年日本对中国台湾的侵略”。 叫响“五十年抗战”,使我们这些当代人更能体会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叫响“五十年抗战”,使我们更能感受中华儿女坚忍不拔、英勇不屈的民族性格;叫响“五十年抗战”,更能使两岸同胞凝聚情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携手共进。 让我们一起叫响“五十年抗战”吧! 机关支部 杨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