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工概况 > 党史钩沉
字体大小【】 【】 【
冲破黑暗 共迎黎明—农工党党员参与厦门解放斗争
2024-10-06

冲破黑暗  共迎黎明

——农工党党员参与厦门解放斗争

  黎明前的夜最为黑暗,但终将迎来光明。75年前,经过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厦门宣告解放。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厦门农工党党员们在“五一口号”精神的指引下,自觉接受中共厦门工委的领导。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冒着“白色恐怖”笼罩的生命危险开展掩护中共地下组织、传递密电情报、运送军需物资等工作,并参加厦鼓战役渡海作战,为厦门解放作出积极贡献。

  农工党较早在厦门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农工党前身中华革命党发起人之一谭平山派陈祖康、陈卓凡为闽南地区党务筹备委员,负责在漳厦一带发展组织和开展党务活动。1933年“福建事变”时,闽南一带成为农工党活动的大本营。1934年,郑静安等人从闽西永定经大埔到汕头,然后潜入厦门、漳州一带进行地下活动。1948年3月,郑静安赴香港向农工党中央负责人汇报闽南地区农工党活动情况,受命担任农工党福建省工委委员兼闽南地区特派员。返厦后,成立农工党闽南(漳、厦)临时工委,负责闽南一带农工党组织发展和反蒋斗争。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农工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热烈响应,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根据农工党中央的安排,郑静安与中共地下党员林文吉取得联系,接受中共厦门工委的领导。中共厦门工委指示郑静安等农工党同志,保护伪党政重要档案,保护粮食物资,收集伪党、政、军情报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厦门。

  郑静安是农工党厦门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作为一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他吸收了中华电影院经理叶群、省立厦门医院院长王志超、著名书画家张人希等一批进步人士为农工党党员;他还发展妹妹郑秀德、妹夫周希文、堂弟郑静藩、堂弟媳杨秀华等亲属加入农工党组织,所在家族共有8人是农工党党员,堪称“农工党之家”。在中共厦门工委领导下,郑静安组织农工党党员为迎接厦门解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惊心动魄

 

  当时,厦门的电影拷贝大多由轮船从香港运来。1947年农工党中央被迫迁往香港,便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将大量的革命宣传品和文件资料等夹杂在电影拷贝中秘密运往大陆。厦门中华电影院经理叶群利用职务便利,担负起运送重任,屡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运送的重要文件有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告,有告知广大市民迎接解放的安民公告,有农工党与共产党联合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宣言……等等,每一次的运送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一次,叶群接到通知船到岸有“货”要带入,他仍像往常一样,亲自乘小船前往接应。这一次文件夹杂在影片《清宫秘史》的大幅宣传海报里,船还没靠岸,正遇上巡海搜查的国民党水警督察队,队长陈文忠平日喜欢电影海报,也是叶群惯打交道的熟面孔,陈文忠当下就要将海报拆开来。叶群连忙阻止,“别担心,先拿到公司,一定给您多留几份。要是现在拆开,旁边这么多人,一下子就给大伙儿抢光了可如何是好?”陈文忠想了想有道理才作罢。叶群顺势要求搭乘水警督察队的快艇上岸,从而避开了码头的搜检。上岸后陈文忠还在念叨,“叶经理,你要记得哦,海报解开后要给我啊”,叶群满口答应,“记得,记得。”凭着勇敢机智,叶群总能化险为夷。

  按照农工党中央的指示,叶群等农工党党员在郑静安的组织安排下,还多次为解放军秘密筹备军需物资,利用船务公司的便利条件,将在香港等地采购的铁锹、铁丝网等运入内地;解放区发生疟疾,他们就多方筹集和采购药品支援解放区,有力打破国民党的围困封锁。

 

险象环生

 

  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溃败到厦后,白色恐怖越发疯狂,警车彻夜鸣叫不停,国民党宪兵特务四处盘查搜捕。时任国民党厦门市政府主任秘书、厦门《中央日报》社代社长的郑静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掩护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在编辑部工作,并将收集到的敌伪党政军情报及时传递给中共地下组织。中共南方局派中共党员庄少萍(系郑静安的同乡和学生)从香港来厦门开展秘密工作,郑静安将其掩护在自己的家中,并配合其工作。郑静安、张人希等加入庄少萍成立的“五四”小组,他们通过敌警备司令部的内线关系,了解到有上百名地下党和爱国人士、进步学生被列入黑名单,立即通知和安排他们转移到晋南同(晋江、南安、同安)游击区和香港。1949年9月中旬,庄少萍、郑静安等人的秘密活动被特务察觉,经中共地下组织通知,郑静安紧急避往龙溪县浒茂村。

  张人希由中共党员周绍龄介绍,与中共厦门工委庄建国建立联系。中共厦门工委负责人杨梦周、叶绍书常住张家,并把张家作为工委联络站,四届工委成立大会即在张家召开,并在张家刻印宣传材料,接见文艺界同志。张人希搬迁住所、更换工作,竭力掩护地下党负责同志,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同心协力

 

  1949年9月,国民党伪福建省政府仓皇出逃到厦门大学,由于未带出密电码,因此急调时任伪厦门市政府译电员的郑静藩前来译电。郑静藩抓住接触密电机会,将国民党福建各伪县府、保安团队与伪省市府来往密电内容传递给中共厦门工委林文吉及郑静安。杨秀华在伪厦门市政府统计室工作,向林、郑等提供了厦门伪党、政、军首脑名册、住址等一批机要文件。郑静藩、杨秀华又根据林文吉、郑静安指派,承担并完成保护伪市府大量档案的重要任务。张人希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任务,在文化知识界开展联系工作,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渠道,搜集提供厦门政界、文艺界方面的动态情况。农工党闽南临时工委组织农工党党员保存了伪厦门市党政重要档案,收集伪党团组织内部斗争情况和军队派系斗争情况及时传递给中共厦门工委。郑静安还积极开展策反,携陈卓凡(农工党党员)亲笔信面见黄澄渊(伪厦门警备区司令李良荣的幕僚亲信),策动黄澄渊、李良荣反正。

 

并肩战斗

 

  郑静安遭通缉后,农工党组织迁往海沧霞阳村,并发展了谢金钟等一批当地中小学教师加入农工党。谢金钟等农工党党员为解放军担任引路向导,随解放军29军、31军侦察部队挺进与鼓浪屿相对的排头、鳌冠等沿海前线,以及部分国民党占领区,进行军事侦察和测绘。漳州、石码解放后,郑静安参加解放军31军91师船管处工作,接受引军支前任务。郑静安等农工党党员调查船只船工及水文的基本情况,并利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配合解放军开展思想动员,发动龙溪、石码、角尾等九龙江沿岸船民渔民为解放军解放厦鼓献船出力。至9月底,共征集到机帆船、木帆船100余艘,轮机手、船工200多人,成立了“南台船管大队”,郑静安被委任为队长。10月15日夜解放厦门岛和鼓浪屿的战斗打响,船管大队担负运输解放军91师271团渡海作战的任务,每条机船后面拖带15条木船,机船上载战士60名,木船上载战士20—30名不等,逆风驶向鼓浪屿展开强攻,一时间厦鼓海面上火网交错、亮如白昼。郑静安带领10多名农工党党员随船参加战斗,与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农工党党员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方渊源右臂中弹,坚持不下火线。1949年10月17日,经过浴血奋战,厦门宣告解放!郑静安等还协助31军办理运送俘虏和战利品、慰问伤残船工、抚恤死难船工家属等善后工作。厦鼓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渡海作战,是福建解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10月厦门解放,郑静安与解放军31军91师参谋处长兼船团团长赵烽五合影。

  在评功会上,郑静安、方渊源、林清仕、林义民、林其发等农工党党员分别荣获二等功、三等功,方渊源被保送至军大学习。1950年1月,郑静安任厦门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主席团成员。1951年12月,郑静安获聘福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3年5月15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任命书,任命郑静安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委员,参与领导厦门建设。1951年3月农工党厦门工委成立,1954年5月30日农工党厦门市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农工党厦门市委正式成立。

1953年5月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任命郑静安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委员的任命通知书

 

潮涌鹭江

 

  202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农工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贺词:“中国农工民主党具有爱国、革命、奉献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自1930年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携手前行,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推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农工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解放厦门的革命活动,郑静安等农工党人与共产党战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正是这一评价的生动注脚。

2011年在农工党厦门地方组织建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杨秀华、谢金钟、庄大勇受到隆重表彰。

  70多年来,农工党厦门市委传承农工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厦门的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应有贡献。2024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奋进新征程,不忘来时路!潮涌鹭江、百舸争流,新时代的农工党厦门市委将薪火相传、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再建新功!

 

(组织处 王复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