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农工党党员先贤谱——林宗霖
2021-08-04
林宗霖(1910—1993),籍贯福建莆田,外科小儿科专家,原厦门集美医院(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20世纪30年代,林宗霖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 青年林宗霖毕业照 1951年,应陈嘉庚先生及集美学校董事长陈村牧邀请,就职于集美学校医院(后改称集美医院),1952年任院长,文革期间受冲击,1983年退休。 林宗霖长期担任集美医院院长,为医院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集美医院于1920年由陈嘉庚先生创办,开全省华侨办医先河。林宗霖到任之初,医院员工不到20人,简易病床不到20张。新中国成立后,集美医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50年代初,中侨委拟拨款给医院盖职工宿舍,为了医院长远发展,林宗霖建议将款项用来修建医院,并得到医院干部职工的一致同意。集美医院规模开始逐步扩大,新建病房一座,增加病床近百张,医护人员达到50多人,日门诊量约200人,住院患者常在400人以上。医院的妇产科、外科手术远近闻名,除集美附近群众外,同安澳头、琼头、刘五店,以及晋江、海澄、龙溪,甚至闽西的龙岩、连城都有患者特地到集美求医。 林宗霖十分重视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鼓励他们学习深造。1953年,鉴于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林宗霖决定开办半工半读的初级医务人员训练班,招收十几名青年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林宗霖亲自参与授课。这批学员经过三年的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后来大多成为科室骨干,有力充实了医院的技术力量。 林宗霖坚持弘扬嘉庚精神来办好医院,在他的带领下,集美医院的精神面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以治病救人的实际行动诠释“公忠诚毅”的嘉庚精神。林宗霖带领医院干部职工建立了整套的科室管理制度。门诊和病房医护分工、医生查房、护理人员换班等等,每个细节他都认真过问、检查。他不但亲自参加病房查房、门诊诊病,还经常带着药箱,踩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登门出诊,服务集美师生及周边群众。在此期间医院还承担集美的卫生防疫工作,配合各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7年,集美爆发流行性感冒,大批师生相继病倒,患者住满福南堂。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全力救治,“福南堂每天100多个出去,100多个进来。”林宗霖与医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沉着应对,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他最常说的就是,“一定要把病人视为自己的亲人”。他热情服务患者、关爱医院员工,常把自己的工资用于周济贫困患者和生活有困难的医院职工。林宗霖以诚待人、一心为公,深受医院干部职工的爱戴以及集美各校师生、集美周边群众的敬重。 林宗霖专长于外科、小儿科及腹腔手术,曾任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厦门分会顾问。受林宗霖影响,他的三个女儿皆从事卫生工作。 林宗霖与妻子李香珍 林宗霖上世纪50年代初期加入农工党,曾任农工党集美医院小组组长及厦门市政协委员、郊区人大代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