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 先贤谱
字体大小【】 【】 【
厦门农工党党员先贤谱——丘书院
2021-07-29

    丘书院(1924—2020),曾用名舒原,籍贯江西于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工党福建省委原常委、顾问。

  1938—1944年,先后就读于江西赣县中学、于都县立初中、南昌第二中学。1944—1948,就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48年,毕业留校任海洋系助教。1953—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进修。

  丘书院潜心海洋鱼类学和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教学科研,为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学以及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上升流生态系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编写的鱼类学讲义是国内鱼类海洋学的第一本教材,全程参与的福建鱼类志是国内第一本地方性海洋鱼类志。他创新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发现了球栉水母的口道囊结构,填补了历史空白。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东山沿海进行水下电光捕鱼试验,获得成功,为闽粤近海开展电光捕鱼奠定基础,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初,他还作为我国的唯一代表,参加在西班牙召开的“上升流生态系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丘书院(中)出访意大利参加学术交流

    已近花甲之年的丘书院为了厘清我国沙丁鱼类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带着学生亲自从辽东湾沿着中国东部海岸线一直到南端的海南岛,沿路采集沙丁鱼类生物样品。在历时整整两年的实地考察后,丘书院确认分布在我国海域的沙丁鱼远不止当时学界认为的4种,而是10种。这一发现,为拓展我国的鱼类学内容,开发利用上层渔业资源做出巨大贡献。八十年代中期编著《西北非近海渔业资源》一书,为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提供参考。八十年代后期参与主持“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课题,其成果于199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他主持的“福建近海邻近海区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项目,于199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被国务院首批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获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奖“南强杰出贡献奖”。兼任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东海区渔业资源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栉水母学会会员等。

2019年丘书院(左二)获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奖“南强杰出贡献奖”

  丘书院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研究方向。学生陈明茹教授回忆起和丘书院一起去野外调查的经历,十分感慨:“我们那时候要到福建沿海采集软骨鱼类的样品,当时丘先已经是七十多岁了,每次他都坚持和我们一起去,一起抬装标本的沉重铁皮箱子。担心大家体力不够,他还会准备好点心,他对学生既有学术上的认真,又有生活当中的关照和体贴。”杨圣云教授也表示,丘先生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给学生限定死板的思路方向,他总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文献资料十分宝贵。课前,丘老师都会悉心收集文献、装订整齐,分专题、编上号码发给学生,为学生们提供获取学术前沿相关知识的有利条件。

  丘书院1956年加入农工党,热心党务工作,为农工党组织的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任农工党福建省委常委、顾问,农工党厦门市委第六、七届常委,农工党厦门大学支部副主委、主委,以及厦门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

 

  (组织处根据档案文件及网络资料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