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 先贤谱
字体大小【】 【】 【
厦门农工党党员先贤谱——张乾二
2021-07-22

    张乾二(1928—2020),福建惠安人,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农工党福建省委第六、七届副主委、第八、九届名誉副主委,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原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原院长、教授。 

  张乾二先生1928年8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1947年集美中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就读。1951年从厦门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录取为研究生。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

2008年6月,张乾二在第十届全国量化会上致开幕词

  张乾二先生毕生致力于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在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多电子理论的群论方法、价键理论方法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他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矩阵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角动量理论与原子结构》《有限群基础理论及其在物理与化学中的应用》等专著。他带领团队将价键理论应用建立在从头算的水平上,提出“键表酉群方法”,解决了价键理论的基函数问题,发展了从头算价键计算程序XMVB,目前成为了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从头算价键程序。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等。

1990年,张乾二(右)与卢嘉锡讨论原子簇化合物

  张乾二先生从教六十余载,他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深受师生爱戴。他热爱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多年主讲《物质结构》《高等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群论》《角动量理论与原子结构》《分子光谱》《配位场理论》等十余门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化学、结构化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张乾二先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模范”。

1992年,张乾二为年轻教师、研究生授课

  张乾二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诚朴严谨、求真惟实,在管理岗位上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全部智慧和力量。在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和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期间,极为重视中青年学者的培养,引进了一批国际名校博士,这些年轻人迅速成长为各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多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工作期间,布局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锐意创新、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结构化学和新技术晶体材料科研梯队,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福建物构所在上述两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中的张乾二 

  张乾二先生积极推动理论化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理论化学学术地位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乾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他亲力亲为,发起举办海峡两岸理论与计算化学系列会议,积极推动两岸化学人才的学术交流。

  张乾二先生1956年加入农工党,以其个人魅力和学术威望为农工党发展了一批素质好、层次高的中青年人才。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诤言、献良策,参与向全国政协提交组建集美大学等重要提案,社会影响广泛,是农工党党员热爱组织、尽心履职的表率与典范。 

 

  (组织处根据档案文件及厦门大学资料整理)

[关闭]